How I keep dada in my personal way
总觉得在自己搞文艺人设这么多年的过程中,达达乐队是个特别的存在。平时极少对人提起,但就是纠纠缠缠的一直放在心里。
比如,我珍藏的CD其实不多,《天使》《黄金时代Live in Beijing》《迁徙》是其中之三(其他绝版的实在是买不到了T T);买过嘎调的《灯火》,只因当时感觉听到了达达的影子;还有另一只武汉乐队Chinos沉寂八年后发行的《直到黎明破晓时》,而让我一见钟情爱上他们的首专,制作人还是涛哥……
再比如,每当被问起“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我总是果断回答Britpop,因为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诗意。但再让我说具体的歌,首先跳进脑海的总还是《南方》和《song F》。
可能真称得上是初心了。虽然这样一五一十的举例,好像冒着一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一定要证明点什么的傻气。
昨晚看完live去宵夜,走在路上看见一张被遗落的手幅,想也没想就弯腰捡起来,“实在无法允许他们的名字被这样随意留在地上”,我如此解释,顺便向大家展示了手机背面同样是发挥这种精神留下来的贴纸。
到店坐下后,大家各自在回忆是如何入的坑,听了达达的歌多少年等等。不看综艺、不加歌迷群也没太follow他们私人生活的我一愣,认真想想竟然是自初中结缘,因为读到一篇叫《song F》的散文而开启了2007年到如今非常纯粹的听歌之旅。也是因为这篇文章,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歌名是四季歌的意思,然后才慢慢了解,原来达达是个成立于武汉却已解散的乐队(嗑解散乐队专业户是我没错了),最出名的歌应该是《南方》,那个南方,正是武汉。
后来读高中的时候,买过写着“DADA rock and roll”的活页本,陪我走过武汉、厦门、上海,一直用到现在。还养了一只小乌龟,也给他取名叫“哒哒”,只是小乌龟已经不在我身边。
2014年人生第一次去音乐节,海龟、苏阳、左小诅咒我都没有拍(要不是重读当时的blog,甚至不会记得看过他们),等了一波又一波乐迷离场才成功挪到第一排拍一身白衣、扎着揪揪的彭坦,表演的最后一首歌是《南方》,永远能让全场大合唱的《南方》。演出后有签售,而我那时两手空空进不去帐篷只好眼巴巴从外面张望,有位好心的保安大叔大概看我小迷妹的样子实在太可怜,拿着我的手机进去替我偷拍了几张已经穿上外套在签名的坦坦。想来我对绿色的爱或许也是从此扎下的根,现在才能随随便便就整出一套达达绿穿搭去听live。

再后来呢,再后来我慢慢就不爱去音乐节了,感觉舞台太远现场太嘈杂,蹦不动了,也不太有兴趣发掘新的音乐了,只守着特别喜欢的那么几个人,翻来覆去地听老歌。直到最近因为某些原因重新关注live资讯,惊喜地第一时间得知了堪称“有生之年”的达达巡演消息,结果居然苦苦经历三轮尝试才抢到票。第一天定闹钟抢预售票失败,第二天又定闹钟抢全价票失败,于是思考是碰运气等上海转票还是直接飞外地,还在犹犹豫豫,竟然等来南京取消、上海加场的消息。第三次冲去买票时心砰砰跳,手也发抖,仿佛每次重大考试查成绩的那种紧张感和魔幻感,直到看见交易成功的页面还是有点怀疑会不会是做梦。
总之,买完票就特别认真地做起准备工作,搜罗巡演歌单和视频预热,谋划着原本为爱发电买来的周边如何让它们都派上用场,又天天刷微博和公众号担心再有变数。演出当天早上,近期本已习惯睡懒觉的自己7点不到就兴奋醒了,整个白天只恨时间过得太慢。晚上提前去占住第三排的位置,忍不住又开始傲娇,“居然还要一个小时才开始,一会儿要站不动了哎”,然而时间走到8点半,大屏幕准时放送达达的LOGO,灯灭灯亮,心心念念的开场声音响起,心心念念的人儿出现,心情突然就复杂起来。
距离实在太近太近了......
当十四年的时光变成三四米,有点近得不真实,近到我难以呼吸。

都说最平静的时刻是面对曾经为之努力的东西,那一瞬间我的感受正是如此,短暂的大脑空白之后,眼睛就开始发酸,这双倍的失而复得啊……一个十几年不见的乐队,真就这么重组了;本来抢不到票,念念不忘真就让我赶上了临时加场,疫情阴影下要同时协调场地和时间让加场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这个幻想就成了真。这么多巧合,到底也算是有缘分啊。
演出中后排不时传出“坦哥好帅”的尖叫,可是我仰望着这个发光的人,觉得一个帅字哪里足以形容他?和观众互动的时候活泼轻松,一旦唱起歌,就换上了另一副认真的表情,满满深情,都在歌里。
大概是笑得太多,比起7年前的他眼角添了皱纹,不过剪回了利落的短发,身形依然消瘦挺拔,声音一如少年时清亮,还是喜欢用左脚打拍子,还是晃着标志性的手摇铃,还是那些一成不变的手势,可是每个姿势和音乐又配合得那么恰到好处-《1999》的顽皮,《苍穹》的摇摆,《天使》的欢快,《玩偶》的神经质,《致某人》的释怀,《song F》的不顾一切,《荒诞》的玩世不恭……



如果说上半场我的激动还能压制伤感,《再.见》的MV一出来,关于武汉的黑白画面一帧帧闪现,我就有点绷不住了。台上的四个老少年呀,你们会不会偶尔也有这样的感觉?家乡的变化好大,似乎每次回去再见她都变得陌生了一点点。可是看着东湖绿道,民生甜食馆(我也走过同一条人行道去那家罗森呢),长江大桥,江汉关,中华路轮渡,水中,汉秀剧场,龟山电视塔,晴川桥,芦苇荡和江滩……以为不再了解的故乡,还是留下了好多熟悉的地方。走远了的人是我,而她一直都在。
然后达迷们一如既往地合唱《南方》,可比之7年前,这次我几乎未曾开口,只因克制哭声已经耗去太多力气。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全员大合唱,好像把坦哥也整哭了。武汉啊武汉,生活在那里总觉得无甚特别,只有在离开她时,我才最爱她。真要感谢宁哥在随手拍的短视频里给了我一个镜头,让我不断擦掉又不断涌出的眼泪和虔诚认真的眼神都有迹可循,只要看上一眼自己隐隐泛着泪光的脸颊,就能轻松把我带回那个一起共情过的,有快乐、悲伤以及更多难以言说的情绪共存的时刻。这首歌里有他们的记忆和青春,也有我的好多记忆和青春。不是一切都能在别离后又像达达于我这样失而复得,遇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有一些我还或多或少努力珍藏在记忆里,可还有一些已经消散在时间长河中再遍寻不着了。彼时的感受再万分真切,也没能阻止它们褪色,并非所有时间都像歌里唱的总那么鲜艳呐。


其实回来以后一直自作多情地揣测,这个巡演歌单的顺序编排,是不是为了照顾咱这种容易emotional的脆弱观众?如果不在尾声“煞费苦心地”用《不经意间》和《无双》让大家振奋起来,不知道那些小情绪得缠绕多久。可是也没用,看过2小时的演出,我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反复浏览拍下的几百张照片和视频,一边看一边循环自己录的现场音频,想让这个晚上的影子在脑海中刻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只是真的好遗憾啊!为什么我没有从开场就想起来要录音呢,在你们站上舞台的那一刻,我是真的有点慌乱了,为着那一份,太漫长的等待,太厚重的期待。

今年的巡演视频中,有采访问观众怎么理解“达达”这个名字,虽然最后好像也没什么标准答案,但这些年我真的以为多少和dadaism有点关系。除了取名灵感的确相似,也同样都关于勇气、自由和对世界的热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