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吗?
昨晚遇见了新的陌生人,对方大概还是学生,因为对电影文学有真的热爱。陪着从cult风的某个导演聊到毛姆,再来说反戏剧、荒诞、魔幻,最后扯了扯精神分析。我更理解精神分析为什么会被评述为,没有得到心理学界的充足认可,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受到赞赏。但抛开去追求科学理性,只是分享所思所想,我很久没有遇见过这样的热情。会想起来,啊,我曾经是这个样子啊。
在学会如何去爱的道路上,也许我是技能点点偏了,而不是没有点。我父母有爱我的意愿,但不会爱我。我也不爱我的父母,小时候甚至是仇恨他们。我对生物的爱都给了猫,但是我父母虽然说愿意满足我的一切,但直到我自杀住院再出院后才买了一只猫。我现在理解,只有对待猫的时候,爱才是原始的、完整的。我们对待猫的样子,就是我们去爱的样子。只是我父母不会爱,我看他们与猫相处就能明白。明明所有人都爱猫,但表现出来的样子却是不同的。
总之没有人爱,也没有猫,是我人生绝大多数时期的写照。我的爱主要都给了各种作品。至此只说ACG好像太窄,说其他形式更不对,说艺术或者作品矫情。总之有很多与真实生活无关的东西,可以承载我爱的表达。爱表现为行动,但主观体验应该算情绪。就像一个人压抑着不悲伤,会在某个缺口流露。
具体爱人、爱动物,抽象爱情节、爱思想,在我身上,他们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我十分不会爱人。我会爱抽象的、遥远的、只与我有抽象层面来往的人。所以因为孤僻而没有人陪伴我的时刻,我也总是有被朋友围绕的感觉。我知道他们本来就不是一个具体陪伴的人,而是当我有新想法时,她们总会与我分享。我喜欢别人在灵魂层面陪伴我。但那前提是,世界上有一个不在我身边却时常与我联系,并且与我对世界有相似热爱的人。
所以当我出国,环境剧变,我变了。我就逐渐称为了彻底的游魂。
我不爱任何具体的人,连父母都不爱,我在英语环境下交往也很疲惫,我没有去慢慢读书看电影的精力。我在不同的城市暂住,我来往在不同的时差间,我的身体和精神都断了根。我好不容易逃离了家,可最终明白,除了家以为,别无归宿。我成为了父母双全的孤儿。是的我不是真正的孤儿,我有重新修补原本家的可能性。但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是无家可归的。我在网上搜了被父母抛弃的感受,那是非常真切的“为什么你们把我带来这个世界上,却又不要我了”。如果说那段时间我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就是长胖。整个人就像充气了一样。
缺爱就是我最大的问题,回国之后我已经到了无法生活的程度。就客观评价一个那样的我,肥胖、懦弱、喜怒无常。我有很多很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从小到大的。心理咨询师用“精神虐待”来概括我遇见的那些事情。我明明那么小,为什么没有人来保护我呢?以前总会生气的这样想。但其实就是因为爸爸妈妈不爱我。他们用竭尽全力的否认,因为听起来过于不道德。
我真的活不下去。就像人没有钱会活不下去一样,人没有爱是活不下去的。拥有很多爱的人,有人会说,“因为我xx,所以我才被爱”。这个xx可以放入任何美好品质。但一个人最开始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就是看,父母是否称职。是的,人要自强不息,自己去创造需要的东西。但唯独爱这件事,在教育中,越努力越少。所有人都告诉你,要努力的学习,要努力的赚钱,却很少有人赞同努力获得爱。最终目的是被爱,多没出息呀,为什么不怀有一点家国情怀、眼界打开呢?
当我接触到具体、真实的爱,我有很多变化,也想清楚了很多事情。我拥有了勇气、意志力,也懂得怎么和人交往,甚至不花任何努力就变瘦了。但我并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
我对爱依旧充满怀疑,充满仇恨和暴力。我不理解爱的来源如何不那么单一,以至于就算不合适也无法离开。我有其他人可以爱吗?我可以感受到安全的被爱吗?
我想成为独立自由的人。但现在,我依附在与别人的关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