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好素材让孩子写作和演讲事半功倍
前几天,碰见许久未见的老同学闲聊了一会儿,刚一谈到她家小宝,她脸色一变开始大吐苦水地说道:“哎,别说了,我们家孩子今年已经5岁了,读小学三年级了,其他成绩都还行。
可唯独那作文每次都写得乱七八糟,特别是议论文,平时让他多阅读多收集素材,但一到写文章就不知道写啥,半天憋不出200字来,每次辅导他作文,都急死我了。
而且,写不出来也影响他的表达能力,看着别的孩子能大大方方站台上出口成章,我真的有点恨铁不成钢啊!”

老同学为孩子学业问题着急,我也理解,毕竟,表达能力和写作是相通的,同样是确立中心、选取材料、安排结构、组织语言、敷设成篇。只不过语言的载体不同,一是语音,一是文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中讲到:“能说会写是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孩子出现写不出来,讲不出来等问题,其实是孩子缺少能用于精准表达的优质素材。“

01.有素材让你下笔如有神
其实,大多数孩子写不出来东西,其实不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而是在于积累的素材不够多,信息输入太少导致的。
就如同做一个好“厨子” 先要从学找好食材开始,写作亦是如此,没有好的素材,难以写出好的作文来。
而古今中外,但凡有名的作家都是在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后才写出的名篇巨著的,而那些没有足够的素材积累仅凭空想象是写不出惊世核俗的文章来的。
当年纪晓岚领衔编撰的《四库全书》,收录了从上古到清朝几乎所有的典籍著作,他要是没有庞大的阅读基础,了然于心的素材积累,是无法将7亿多个汉字编撰为一本《四库全书》。

可见,好的素材能让孩子在写作问题上下笔如有神。
02.好素材让你善于交际
善交际也是情商高的一种,大家都喜欢听好听的故事,用故事的形式讲道理,则让人更加容易接受、理解。
在《给孩子受用一生的口才课》一书“交际表达素材”收录了一篇<刘墉不问友人借书>的文章,文章讲述,清朝一官员刘墉特别喜好书法,某人,一友人告诉刘墉,偶然见到李渊有一幅钟繇的小楷手卷,建议他借来观赏、临摹。
而刘墉和李渊是好友,他明白李渊是个爱书之人,如果自己贸然去借,作为好友,李渊肯定会借,但是肯定会心疼至极,如果不借,则会被人诟病,指责他重物轻友。

于是,作为李渊的好友,刘墉则选择不为难自己的好友。
书中其中一篇素材故事,则让我们明白朋友之间应相互尊重,懂得换位思考,体谅友人的难处,方能让友谊长存。
03.好素材让你演讲精彩
要想吸引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聆听你的演讲,除了你有饱满的精神状态,还需要精彩的演讲素材。
马云乡村人才计划培训导师,畅销书《演说改变世界》作者余歌在一次演讲会上为大家讲了一个关于青蛙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说一万只青蛙要跨过一个森林,但其中一只青蛙不小心掉到一个坑里,有几只青蛙就围到这个坑的边上。
骂掉下去的青蛙笨,让它不要跳了,跳也是白费力气,而在坑里的青蛙,越骂它,它越跳得高。
最后成功地跳了上来,并对骂它的那些青蛙表示感谢,众娃不解,原来是坑里的娃是个聋的,它以为骂它的娃都是在给它加油呐喊。
这个故事说明别人如何看待你取决于你如何看待自己。当余歌讲完,台下迸发出热烈的掌声,而他仅仅是用一个故事就吸引住了大家认真聆听,并从中道出了一个人生哲理。
一个好的素材故事让你的演讲精彩绝伦,这样的演讲怎能不吸引人聆听。
其实,不管是写作、演讲还是辩论都需要有大量的素材支撑,平时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又能熟悉运用那将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