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李晓鹏在《中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中提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把普通人变成天才。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关键。

1.通过画图的方法来养成梳理知识体系的好习惯。
思维导图学习法的核心就是把知识看成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善于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人,才是真正的学习高手。
2.熟悉基础知识是梳理知识规律的前提。
严格来说,对照目录并不是梳理知识规律的第一步,第一步应该是看书。如果对书中的基本知识点不熟悉,盯着目录看,是看不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的。
3.日常学习中梳理知识体系的时间期。
对于学习新课的同学来说,在周末或月末学完一大节或一章的知识后,用专门的时间来梳理知识体系。复习时,把当天学习的知识从头到尾看一遍,合上书想一想,理一遍,把基础知识掌握牢,为梳理知识打下基础。
4.学习的时候,从小到大,复习的时候,从大到小。
在看书和听课的时候,要认真理解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理解这些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基础知识打扎实,只是从小到大。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先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逐步往下细分,最后才到最细小的知识点,这是从大到小。
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知道从小到大一点点的积累,却不会从大到小的整体把握和梳理,这是很多人学习非常努力,却始终不能取得较大进步的重要原因。
5.梳理知识体系的标准:简洁,全面,清晰而不重复。
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应自己尝试着去分类和整理,只有符合自己思路的才是最好的。所画的思维导图应尽量简洁,且同时又能全面概括所有的相关内容,同一个层次的点所包含的内容不相重复。
6.学习方法当中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一点就是——看书挑简单的看,题目挑简单的做。
做题时一眼就能看出答案来的不用理他,一眼看过去就头痛,看完题目都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不理他。那种大概能看出点思路,但要动点脑筋,在草稿纸上比划比划的这种题目要多做,做到熟能生巧。这是中间地带,也是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
7.数学:
把考试大纲拿出来,对着知识点看知道的打钩,看完不知道是什么的打叉。打钩打叉的都不看,专看剩下的那种,好像知道又说不清楚的,把数学书翻出来仔细看上几遍。把前几年的高考题拿出来。会做的和根本不会的不理他,把那些感觉会做,又拿不准地把它们彻底拿准了,吃透了。
8.作文:
要背范文,可以专挑自己觉得最简单,能看懂的背。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背的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将来写作文的时候才能用得上。
9.英语阅读:
专挑读起来感觉比较通畅,但是又要稍微费点力气才能完全看懂的。尽量把文章都读懂,读顺畅了,这样提高起来最快。
10.英语听力:
尽量挑能听得懂的,慢一点的,单词简单的多听。
11.英语作文
:尽量用自己知道的,最简单的单词和词组来写。写通顺就行,不用去考虑用词准确,丰富之类的,写的多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12.记笔记的方法
记录知识体系或者老师思路。
不管是整理成目录形式的笔记,还是画成思维导图的笔记。目的都是一个——提纲要领,理清思路。
记录重点和难点。
重点就是老师反复强调或者要求大家记录下来的知识点。只要老师说这个要记下来,或者故意重复说几遍留出记录的时间,你就要详细的记录下来。还有就是当时听不懂的,也要记录下来。课后认真地去体会,或者去问老师。
难点,就是觉得自己难以完全理解,或者觉得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以前没有想到的部分。如老师讲了三道例题,其中一道很简单,以前做过就不必记录。如果有一道对你很有启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思路,就记录下来。或者老师突然提到了什么东西,你觉得很新鲜,也可以记录下来。
简略迅速不能耽误听课。
上课最重要的是听和理解,然后才是记笔记。所以记录的时候,尽量用自己能看懂的简写,关键词等。字迹潦草也无所谓,只要笔记的框架清楚,里面的具体内容不那么清晰,也不会影响以后的复习。
记录例题时,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抄解题的过程,只要把最重要的解题关键点记下来。以后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看一下几个关键点,就能回想起来具体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