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学外语--语言习得的真相与方法 书摘
chapter1 外语学习以母语为基础
语言与语的相似程度称为语言距离
母语会对外语学习产生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所产生的影响被称为“语言迁移”,两种语言有很多相似形式可以直译被称为正迁移,反之受母语影响导致错误的外语表达是负迁移或干涉。
母语和外语因相似而产生过强正迁移,对于母语和外语存在差异之处,反而会导致一些难以被纠正的错误。
自然顺序:所以外语语法形式的习得顺序都具有普遍规律,所以学习者的学习路径相同,与母语无关。但是本书持有关的观点。日语没有复数形式,日本学习者认为+s很困难,而且冠词也让他们很头疼,并没有遵循克拉申提出的自然规律。
母语的影响:在以“语法翻译法”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语言迁移现象较易出现,纯外语交流的教学活动中,语言迁移现象不易出现。
重视口语而产生的问题:学习者外语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强迫开口说外语会导致他完全依赖母语,说出来奇怪的外语,敢开口也比不敢开口好。
典型性:最经典最基本的用法,可以直接译成外语,非典型性的不能直译,比如说中外的言语俗语。
在外语的发音上,母语的干涉非常强大。比如日本人分不清l,r
语用迁移:学习语言时,文化知识也会出现大幅迁移,而且学习者很难掌握这些文化知识,需要有意识地主动学习。
文化思维与语言的关联:日语中惯用自动词,不明确说明动作主体,或许受日本人喜欢事物自然发生的文化背景,学习一门外语可以改变人看待世界的角度。
chapter2 儿童为什么能成功习得语言----“临界期假说”
临界期假说:学习者一旦在年龄上超过某个特定时期,就无法在外语学习上取得成功。这里临界期指的是青春期初期。
关于争论点的解释:过了特定年龄,人脑学习第二语言能力会减弱,也没有确切的时期。年龄只是改变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而环境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根本原因。
创造英语环境的育儿法:只要婴幼儿生长在可以充分接触母语的环境中,就无需担心外语教育会影响母语水平。
双语者意味着能熟练掌握使用两种语言前提条件是孩子必须生活在外语环境中。
chapter3 什么样的学习者能学好外语
外语学习的适应性:对声音的敏感度,对语法的敏感度,发现语义和语言形式间关联模式的能力,记忆能力
适应性与智力:智力高的外语学习者采用以语法为中心的学习方法,智商一般的注重口语练习的交际法
过了青春期,外语不能达到母语水平了
儿童能学好外语在与他们在“语法分析能力”方面的适应性无关,而与“记忆力”有关。
女性比男性更适合学外语
酒精功效说:非空腹适量摄入酒精能缓解紧张,外语说的更加流利
学习外语的动机:融合型。对对象国拥有共鸣和好感,往往具有强烈的愿望去理解对象国的国民和文化,长期,持续的学习意愿。 工具型:短期性,为了获取某种利益。
chapter4 外语的学习机制
语言的特质(必须掌握的能力):语言能力(语音,单词,语法),话语能力,社会语言能力
单词和语法的语言模型:语言是连续的整体,单词与语法处在一条连续的线上,我们无法具体说清楚哪些是单词,哪些是语法。
语法无法完全用规则说明
人类为何能够习得语言:语言习得逻辑问题,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规律的抽象化。
语言习得输入假说:所有语言习得都只建立在对语言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开口说话不是必要条件,赴海外生活的儿童在出国初期一直沉默,某一天会突然开始说话,沉默的时期被称为沉默期。
听力优先教学法:重视输入的外语教学法往往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优先进行听力练习的第一组学习者,明显优于一开始就练习“说”的第二组。
语言习得的关键是“输入+输出的需求,只要有输入以及输出的需求,那么通过在大脑中对语言进行“演练”,就能够开口表达。这种“演练”可以是无意识行为,也可以是有意识活动。如果仅接受输入信息,大脑对语言的处理就会倾向停留在“理解意思”的处理阶段。如果想达到语法程度的语言处理水平,就需要在脑中练习语言表达,去进行语言“演练”。
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强度高的学习者即使理解输入内容也无法成功习得外语。当学习者情绪焦虑或者学习动机低时,情感过滤强度就会变高。
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得到的知识,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对知识的“习得”,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永远无法通过练习转化成“习得”的知识。
自动化模式:各种技能在初始阶段都是有意义的学习,经过多次重复之后会变成无意识的自动化行为,不需要我们花费注意力在上面。
如何避免说出语法正确但是却不自然的句子:首先通过“听”和“阅读”来接收大量的输入信息,是自己判断出哪些外语表达是自然的,哪些外语表达是不自然的。背诵例句就是一个好办法。
chapter5 为了能真正掌握外语––如何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结果
理论变化: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听说教学法,暗示法(听音乐),沉默法,交际法。
偏误分析问题:将学习者的错误与语言规范(所学外语的正确用法)进行比较。学习者往往会“回避”那些复杂的表达
中介语:学习者能建立一个不同于所学外语的独立语言系统
发展顺序:外语学习各个发展阶段是无法跳过的。语法学习的发展阶段是无法跳过的。
学习者语言的动态变化:如果把注意力放在说话上,那么语法和发音的准确度就会提高,如果注意力放在所说话语的内容上,那么语法和发音的准确度就会相应降低。
可以使用的外语来源于“输入”。语法翻译法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法,剥夺了自然语言习得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理解输入内容。
预测型语法:当听到xxx,会无意识瞬间预测出接下来的内容,这种能力是通过大量的“听”和“阅读”活动来理解英语的过程中形成的。
聚焦形式教学法:活动交流中设法引起学习者对语法的注意,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得到的知识去关注语法 引导学习者关注自己所说内容的准确性,在理解输入信息时也同样如此。
固定句型的内部结构:excuse us其实与excuse me是类似的内部结构,要学会注意变换,举一反三。
输出的作用:输出也是一种输入,通过输出发现自己会说和不会说的内容,通过输出来检验自己构想的语言表达,促进知识自动化。不过在新语言材料和知识上,输出并没有什么作用。
语法教育存在上限:语言学能解释清楚的语法不过是冰山一角,外语教师知道的语法越少,学习者能掌握的语法自然更是微乎其微。
chapter6 高效学习英语的方法
- 集中某一领域进行输出
- 选择学习材料时,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听力、阅读练习。
- 进行听力练习,反复听能听懂80%的听力材料,其效果远超只能听懂20%的材料,语言习得的关键是理解输入内容。
- 提高听力材料的理解能力,找一些双语音频,轮流听两种语言。
- 如果有文字版,听完看一看没有听懂的内容,再听一遍。听力语速过快,可以多花些时间分析语法。
- 思维从“学”外语转变为“用”汉语
- 即使遇到几乎听不懂的内容,去听这些内容也比跳过不听好
- 背诵例句的作用
- 生活中的大部分语言,其实是由固定句型组成的。仅依靠语法来分割组合语言,无法实现语言习得。
- 每天做一点输出
- 记日记,自言自语录音,和外语搭档对话
- 口语练习正确性+流畅度
- 交际策略
- 争取时间法,well···um,you know···
- 释义法,折合成简单句
- 无意义学习与有意义学习
- 插画
- 语境记忆
- 学习发音从模仿开始
- 影子跟读法
- 访谈材料大于电影材料
- 学习者一定要把目标定高
- 对于母语学习者,更重要的是整体的语调和节奏
- 掌握能够造句的基本语法
- 提升学习动机
- 可以是对英语文化的兴趣,提高对外语输入的理解
阅读篇
获得流利外语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大量的听读输入,而不是传统的语法学习。
可理解输入假说与技能假说两种流派,前者强调理解输入就能自动掌握语法技能,后者认为主动掌握语法知识才能输入。后者被广泛运用在教学中。几乎所有人没有通过第二个方法真正掌握了外语,记忆永远无法代替习得,这里并不是否定语法的作用,在我们输入了大量输入可以相对流利讲话之后,再集中力量对主动语法进行学习,将其使用在演讲稿,书面写作中。
语言习得的关键是找到大量有趣可理解(i+1)的输入材料,材料越有趣则习得效率越高。
content is king!第一,i+1的意思是材料所包含的语法和词汇刚好在你的水平上面一点点。第二,有趣则是通过情绪机制假说则是说有趣的材料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人的压力水平,降低习得者和可理解输入之间的“情绪过滤网”,反之困难无趣的材料则会变成情绪墙。第三,足量。只有成白上千个小时的输入才能接近母语者水平。这里推荐了English Pod和ESL Pod
自由消遣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是提升语言能力最长效、自主、快乐的途径。
krashen教授在二语习得中提到在读闲书持续增强外语能力。 自由消遣阅读(读闲书)是提升语言能力最自主、最快乐的途径。对于语言考试,读英文闲书带来的提升效率是参加培训班的2-3倍
附闲书推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695133?spm_id_from=333.788.b_636f6d6d656e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