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祎:做一个如水的人,行一件有信仰的事|精英学员
原创 全球创新管理项目中心

怎么形容曾祎呢?她是一个温柔似水、内心却有着无限的韧性与坚持的人。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因为当她谈起目前正致力的环保事业,谈起跟创新管理58班同学建立起的友谊时,她眼中是有光的。心中有爱的人,眼中才会有光。
单从事业层面,曾祎给自己的总结是:19年TO B大客户营销及管理经验。19年的时间里,从通讯行业,到工业自动化行业,再到如今的环保行业,每一步她都幸运地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她也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普通大学生成功逆袭为职场精英,却并没有成为带刺的玫瑰,而是像水一般温润。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无常势,却可因势利导;水无常形,却可因形而变;水虽至柔,却能以柔克刚。在时间的洗练下,曾祎学会了以温柔和豁达呈世,但内心却是无限的韧性与坚持。

兆和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副总
全球创新管理第58班 班委
“初生牛犊不怕虎”
曾祎是江西人。远离家乡,远离熟悉的一切,本科毕业只身到上海闯荡的2002年,她才21岁。尽管年纪很小,但曾祎却展现了能将事情“死磕到底”的过人韧劲。
2002年,正是通讯行业开始迅速发展之时。这一年距离第一款全中文手机摩托罗拉手机上市刚刚三年,一度全球第二的手机品牌索爱刚刚成立不久,中国移动也才成立两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更是开始起步……行业正在聚势而上,欣欣向荣。
在一家外企历练了一年之后,曾祎正好赶上了一家通讯企业的创业过程。从办营业执照,买办公桌椅这些全部都是自己来操办的,“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什么都敢去闯、敢去冲,整个团队都很年轻,就这么闯出来了。”
作为公司的销售主力,那个时候曾祎在业务上也冲的很快,别人以为不可能的事,她都敢去尝试。联想在当时是响当当的企业,大家都说像他们这样成立不久的小企业想拿下联想这样的客户,是妄谈,但曾祎偏不信这个邪。她单枪匹马直奔联想的总部去谈业务,没想到还她给谈成了。
拿下新科就更有故事了,当时她去拜访新科时,彼时的采购总监见这么个小姑娘,就用了一个婉转的理由拒绝,说:“这事要找我们集团总裁才能决定”。曾祎听了二话不说,第二天就直接去总裁办了。恰逢新科在收购西门子的一个业务,双方一直在会议室谈判。“我就搬了个凳子,从早上八点就在他们会议室门口坐着等,扫地阿姨看我一个小姑娘,也不赶我走,就这样一直等到晚上十点,最后所有人出来的时候,发现这个小姑娘还在这,新科董事长就问我是来干嘛的,然后我就告诉了他我的想法”。
因为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一年的时间里,曾祎就收获了联想、新科、东方通信、熊猫、台湾arima等众多国内的大企业客户。
但也正因为冲的太快,年龄又小,置身于复杂的商业环境中,难免会有跌倒和摔跤。所以有段时间,曾祎陷入了心理上的低谷期,表面上见客户时她是神采飞扬的,但其实出来之前她都要做很强的心理建设。“反过来想,其实那段时间已经有点社交障碍了,就是很怕见人。每次见人之前要做很强的思想斗争”,好在,最终她慢慢调整了过来,找到了内心真正的信仰和坚持,也让自己走得更稳了。

正如每一次转身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一旦在一个领域里,曾祎发现不能有所成长了,她便会寻求新的成长点。
在通讯行业沉淀十年,2013年,曾祎转战工业自动化领域,加入江门市蒙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归零再出发。
彼时,正是中国工业自动化民族产业破局之时,在ABB、西门子等国外工业巨头的重围下,汇川、英威腾、蓝海华腾、蒙德等一批民族工控企业发展起来。
作为华东区销售总监、大客户销售总监,她并不畏惧行业带来的变化。古希腊神庙上有一句话:认识你自己。曾祎很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行业不是壁垒,能力才是。
“对于TO B大客户营销来讲,我们如果说我们只是去招一个sales manager,或者sales的话,要看他是不是有行业经验,是不是有客户资源;但是当我们要往再上,比如说营销总的时候,看的就不是这个了,要看的是他对整个营销体系的搭建的能力,对营销团队培养的能力,这已经跳出了行业的范畴了。”

“这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从工业自动化行业进入环保行业,更多的是被一种信仰与精神感召,因为她觉得在做的就是一件对社会很有意义的事。
2020年10月,曾祎加入兆和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兆和是国内一家卓越的工业厂房空气治理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兆和董事长在跟我谈的时候,他有一句话打动我,他说曾祎,到了这个阶段,其实我们可以做一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
正是被这样的情怀打动,曾祎义无反顾地加入兆和。而当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她更是发现那种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今年做了一个项目,是一家全球排名前列的汽车零部件集团,他们华东某基地工人闹罢工,原因是工人抗议车间的环境太差了,哪怕调薪都不同意,这件事一直闹到德国总部。然后客户就找到了我们,我们帮他们去勘测环境,出方案,向员工解释会将方案做成什么样子,车间会改善成什么样子。”
曾祎表示,这是她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这个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做的事不单单是个生意,不单单是个项目。
“比如说热锻行业,他们用石墨做脱模材料,黑烟升起,工人的脸永远都是黑的,洗都洗不掉的那种,然后我们去帮他们设计烟尘净化系统,完全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在工作过程中,曾祎也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愉悦,“做自动化的时候,我们去车间跟工人聊,他们都很平和;但做环保,每次去车间跟工人聊,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态度真的不一样,他们很希望我们去,很欢迎我们去。工人的热情总是非常感染我,因为我们在做的事跟他们是息息相关的。”
“而且现在的工人给我一个特别大的感触是,比如说热锻或者压铸行业,作业环境很差,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上的工人,细微的金属粉末所带来的危害……你说这些工人不知道吗?他们都知道。每一个在那样环境下工作的人,没有哪一个傻到说我不知道这些危害的,但是因为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

“你看工业发展的那么快,我们大部分的人看到的是空气污染的,河流污染了,但在厂房里的这些工人,他们是真正为中国工业发展做出牺牲的。”
除了能够使工人的健康得到保障,曾祎表示,同样重要的是,现在很多企业对于环保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可能做环保是为了应付,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上环保项目是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意识的增强。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战略,实现双碳目标更为当务之急。在10月份的全球创新管理58班&南京同学会秋季论坛上,曾祎跟同学们分享了《碳中和、碳达峰下企业的机遇与挑战》课题。

针对这个话题她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帮助同学们重塑企业经营理念。“可能很多人觉得双碳跟自己关系不大,自己不是干能源这个行业的”,但她告诉同学们一个概念,其实“双碳”不仅仅是国策目标,而是一把尺子。它不仅仅讲二氧化碳的排放,它讲的是你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到底哪类产业是符合这个潮流的,哪类是不符合的,到底怎么去界定,双碳就是一把最好的尺子。
“每家企业都可以将这把尺子套在自己的企业身上,看一看到底符不符合双碳国策,看一看你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你的行业是否合理。它是一个夕阳没落的行业,还是一个会很有发展的行业,你可以用这个国策去衡量。”
在奋斗中拓展边界
无论在何时,无论在哪个行业,主动一次贯穿了曾祎的奋斗生涯。主动去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激励自己,不断去拓展能力的边界。对于她而言,人生的乐趣,就在于永远的突破自己。
比如,她去学习专业的财务知识,去考会计证。“因为我们经常和财务打交道,会有摩擦,很多东西,从营销的角度和从财务的角度去看,结果是不同的。”所以,她想要站在财务的角度看市场,看企业经营的角度是什么。
再比如,她去学项目管理,因为在她看来,TO B的大客户营销,开发客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项目管理的过程。
而学法律纯属意外,那时她还在蒙德电气,为了帮公司追讨历史遗留的不良欠款,在没有聘请律师的情况下,她曾多次代表公司上庭自辩,且全部胜诉,为公司公司追回上千万元的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曾祎学会了大量的法律知识,这也使得她对于大客户营销有了不同的理解。“其实对于销售来讲,他们是把好企业安全经验第一道关的人,企业会面临什么样的市场风险,销售是最敏感的。”
包括来到交大,加入创新管理58班的学习,曾祎同样是抱着拓展边界的目的。
谈到58班,曾祎的变化在班级里一目了然,自58跑团成立后,她用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跑五公里,减重了14斤,整个人的状态焕发新生。
“我以前运动很渣的,是800米都测试都达不了标的人,但自从同学们带着我跑步之后,大家每天会监督我打卡,帮我分析心跳、分析步频,那种氛围非常好。不单单是人廋了,整个人的状态都完全不同了。真的比我拿了一个大项目还开心。”
曾祎是一个做事特别认真的人。创新管理的第一堂课后,她就通盘梳理了两天课程的笔记,并分享到班级群里。本想给有需要的同学共享一下,不想大家反响热烈,尤其是之后成为班级的学习委员,这份甜蜜的负担仿佛就把她“绑架”了。每逢上课,谁都可以请假,唯独她这个学委是不可缺席的。

但她也乐在其中,“因为每次上完课听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大碗里装了各种饭菜,我习惯回头再把它们一列一列梳理好。梳理笔记的过程其实也是我自己对于课程复盘,这个过程中我会结合自己的东西,就会有更多的感想与收获。”
加入创新管理平台,对曾祎来说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好的闺蜜。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什么女性朋友,高中是理工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出来工作后又一头扎进了工业领域,而工业圈又多是大老爷们儿。“上次我开一个行业会议,三千多人的会场,目测了一下现场的女性还不到百人。”曾祎无奈地笑着说。突然之间周围有了一群女性朋友,这对她来说是特别开心的事。


“昨天我张罗着给我们班一个女同学过生日,我比寿星还更起劲,就特别高兴能认识这么一群人,他们真的都很优秀,与众不同,确实是很有活力,感染了很多人,现在我们班的跑步群里都有六十多人了。我觉得我在这里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至于未来,曾祎表示,现在这份工作值得她用很长时间去付出。
“以前我做一份工作,是出于上进心和责任心,觉得必须要做好那份工作;但现在我做的事情,不是单纯有做事业的那份激情,而是我的心里已经有信仰了,这也是我一直在找寻的东西,这个是最大的不同。我觉得环保这件事情值得我用接下来的20年时间去好好奋斗。”





第60期即将起航——
· 全球视野 深耕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