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的时候我们在跨什么
周末听到了一个很震撼的报告,政治哲学专业的教授结合物理学史上时间概念的发展演变讲通过电影剪辑构建出平行于物理宇宙的电影宇宙的可能性,认为影像可以超前于科学。
今天晚上在图像学课上,一位基因学博士生从环境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的角度对氛围现象学作出了硬核补充,课后大家继续讨论,她说“一切都要还原到物质”。后来在路上一位师妹问我,美学研究要在多大程度上参考生物学、心理学这些科学研究,我回答她说看你的兴趣,多大程度都是可能的。后来我又补充了一句,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在逻辑和知识上赶超理科生。
回来之后,从初中起就是好朋友、在巴黎读理论化学博士的ll说学校发了书券,问我有没有好书推荐,想看怪怪的小说。我说那你读布朗肖吧,不怪不要钱。后来她说她最近在读荣格,读的过程中想起了小时候很多奇幻的时刻,被压抑的欲望与恐惧等等。于是我们聊了聊小时候,又聊到爱情和性取向的流动性等等。
文科和理科的二分仿佛把人分成了两类,跨学科实际上也是在跨心理障碍,跨过“那个东西我真的不擅长”的障碍,也要跨过自己学科的基本假设的障碍。像学生物的人很容易就会把所有东西还原到物质层面,但其实如果物质继续还原,进入物理学水平,接受量子物理的解构,时间与物质的关系是互动,“where am I in time”的问题就不能简单地用进化来解答,而更需要一些哲学的、文学的、想象的东西……
真正面对问题的时候,跨学科是无法避免的,学科划分毕竟是人为切割。做与人有关的研究尤其如此,如果目的是搞清楚人是怎么一回事,就必须不拘一格,杂学旁收。单纯地要搞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也是一样的,病历本和日记本里都是我,我也可以同时是饥饿的、雄辩的、伤心的,如何把个人的所有维度细细切片再完美拼接,也是个跨学科的活计。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Cantabil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叹叹 (3人喜欢)
- 初恋的回响:爱或许在爱情结束后开始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