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突破后才见晨光
要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自大,真的是一件有点困难的事情。
因为首先,你要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自大。
接着,从内心里承认它,接受它,拥抱它。
最后,一点点用开放的心去接受这个世界黎明曙光般的温暖,融化它。
今天,我想试着大胆的把自己过往那些无知的想法写出来,记录下自己心态变化的过程。
【深渊期】
疫情前那段时间,自己过的特别封闭。工作上的迷茫期,让我整个人都被不自信的情绪所包裹。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好像把自己整个人都沉在黑暗的夜里。
那个时候,我抗拒跟别人沟通,我抗拒外出跟陌生人打交道。我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所以好似看到的、听到的都那么不尽人意。很想找好朋友聊天, 却也不知道该聊什么。就像自己一个人孤身在人群里,身边熙熙攘攘,可是自己连抬起头向想去的地方迈步的欲望都没有。就被人群裹挟着无目的的漂流。
那个时候,我内心隐隐的知道,自己的状态太过封闭,长时间不与别人沟通,似乎表达能力也出了一点问题。
那个时候,可以听过短视频、公众号等等各种渠道接触大量的事物,可我的内心非常拒绝,因为我不清楚,接触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热切的看完一篇篇文章,短时间的焦虑被抚平,可实际上脑袋里留住的又有多少。
【月光期】
就在疫情的时候,我认识了微分享。它就像一个华丽的舞台,聚集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尝试着打开自己,去进行一次演讲。它鼓励你去与陌生人建立链接,鼓励你大胆的表达自己,鼓励你尝试不同的事物拓展生活的边界。
那个时候,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我想成为的样子。
我开始尝试着把封闭的壳,撕开一点缝隙。
我与微分享创始人Faye语音通话,想尝试了解她的状态;
我与小伙伴一起做了一场线上分享,聊今日头条的前世今生;
我做了一次线上共读会的运营,虽然最后没想清楚共读会要走向何方而腰斩,但是似乎心里的自信也开始一点点累积。
好像自己有点不一样了,开始愿意尝试虽然内心仍然有些胆怯;开始愿意表达,虽然思想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开始耐心阅读别人的文字,愿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由衷的赞美。
就像沉在黑黢黢的深渊里,透过水面,照进来一丝丝凉凉的月光,让我忍不住像直起身、伸出手,试着去够一够远处的光亮和新天地的希望。
【黎明期】
当我愿意打开自己,认真耐心的去看看别人的世界,好像打开了一个个潘多拉魔盒。
我加入了时间管理知识星球,看星主详细在年初规划自己一年的生活,每天每周每月的记录、复盘、总结。起初心里并不很是重视,三分钟热度后又废止了好不容易形成的习惯。后来,尝试着跟着星主做每天的计划、记录、复盘,开始在有序的生活里尝到了甜头。
我加入了辉哥奇谭知识星球,看辉哥用尽量直观凝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人生系统;虽然还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但是每次在精神低迷的时候打开看看辉哥的文章,就好像被人往心里灌了一大碗鸡汤,不断提醒自己长期的好处才最重要,不要去计较眼前得失。
我加入了线上共读会,看小伙伴们,每天都在群里接龙打卡,每天都在认真写读后感、写读书笔记。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也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总是看一本王忘一本,也许自己过往的阅读方法根本就是错的。既然很多小伙伴都强调通过每天读后感的撰写,获得了很多收获。那自己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我加入了周更群,试着去写每周一次1000字以上的文章。最初我对于大段朋友圈的分享、日更、周更这类内容,是抱有怀疑的态度的,不明白意义在哪里,难道能通过日更和周更真正的练出好的文笔吗?对生活又有什么正向的意义呢?怕不是只满足了自己内心的表达欲?后来才发现这个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当我开始尝试周更的时候,才真正明白这其中的好处。躬身入局,我才发现,是记录和协作,让我更清晰的感知自己的情绪,让我更直接的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对错是非,让我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而现在,我也在尝试着,做简单的线下共读活动,在这里试着发现更多人的故事,发现更多有趣的人。
我似乎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正透过地平线一点点投进我的世界里。通过接触更多的人,我也开始成为更开放、更包容、更多元、更勇敢的自己。
现在的我,每天都会计划、记录、复盘总结(近一个月做的还不错);
现在的我,会尝试写自己的知识卡片,去梳理知识的逻辑、层次;
现在的我,会尝试着认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尽力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想法;
现在的我,会每周写1000字的文章,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感受自己的状态更替;
现在的我,更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期待未来的我,是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