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在育儿路上踩过的坑碎过的钞——今年双十一还要买买买吗
今年双十一已经开始,当当和京东的图书活动已经搞了一轮又一轮,各大育儿博主的书单已经发了一篇又一篇,我仍旧波澜不惊。是的,我已经修炼到了,无比冷静看待那些精美的童书画面,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流着口水盯着闹钟,冲锋般的抢书了。
童书坑,大约是所有激动的新手父母最容易踩的一个坑。事实上,今天的物质极大丰富,新鲜的玩具、图书,让我们这群没见过“世面”的父母,特别是新手父母,如打开新世界一般兴奋。我们小的时候,没有见过这样好玩的书或者玩具,我们这超一般的热情里,除了对孩子的爱,多少也有点对自己的满足吧。
不管怎样,新奇过后,我们来冷静的细数一下,这些年因为荷尔蒙冲动而踩过的育儿坑。
1、儿童早教
儿童早教是一个坑,它实际是带娃玩的地方,却打着启蒙的招牌高收费。
在娃8个月的时候,我受各种启示,给娃报了家附近的一个早教中心,40多节课,1w多人民币。当初的想法,家太小,想给娃找一个大的可以活动的地方。8个月的娃也是可以报各种运动课、音乐课等等,我上了一节试听课后,觉得各环节太紧凑,娃刚适应一个活动,马上就要切换到下一个了。于是没有给娃约课,想着到大一点配合度好一些再上课。就这样一拖拖到了3岁,我想该给娃把课上了。准备约课时,却发现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课。3岁多的娃 ,想上专业的课,有各种专业的机构来满足,早教中心的课反而鸡肋了。最终,我没有上一节课,申请退费了。
当然我这个结局还比较好,过程中,我本能的觉得课不合适没有上。去年疫情时,这个早教中心还开发了数学思维课,想让我2岁多的娃上,费用等同于一节线下课。我没有理,原因是2岁的娃数都数不清楚,还上啥思维课?
总结:早教中心不是必需品。0-3岁的儿童不适合多人上课,3岁以上的儿童早教中心不专业。它的课程不必当真,花样繁多,更像是做给家长看的,需要警惕,不合理的课程影响了孩子。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孩子不需要早教中心,到时间了就会爬、走、跳,少数孩子不经过爬行阶段。贩卖焦虑,宣称能让孩子学会爬、走、跳,能让孩子更聪明的,都是坏人。真想带娃玩,找合适的游乐园更好更便宜。
2、杂志坑
杂志没那么坑,但它与普通童书之间,没做到差异性。
我买过2种杂志,娃2岁多买的“东方娃娃”,3岁多是“锋绘”。我本来还想买英文杂志,当时脑子一转,先上淘宝买了几本过期刊,发觉太难,遂放弃。2本杂志都各买了1年,结果是,这2套杂志在家里堆着占地,我想送人。当然大部分是看了的,但就是没有收藏价值。
杂志杂志,是需要和书籍有所区分。大部分成年人杂志,要么是实事相关有时效性,要么有主题性。而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幼儿,他不太关注时事,主题兴趣也很随机。他可能关注一些节日,可能有一时独特的兴趣,但这些优秀的书籍就可以满足,看不出杂志的优越性。而且以上我买的2种杂志,内里文章的质量良莠不齐。
总结:学龄前幼儿不需要买杂志,杂志相对绘本书籍无太多优势和区别。
3、童书坑
买书不是问题,问题的是买了一屋子的书,还给娃提前好几年屯书。
我至今仍记得,当初看到各种立体翻翻书、发声书、洞洞书时的惊喜。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没有玩过这么豪华的书,我们甚至连普通的书都没多少。所以看到各种制作精美的童书时,难掩心中的兴奋,甚至难以控制住掏钱包的手。但当一个2岁的儿童,拥有上千本书时,我觉得有些夸张了。
读书是一种间接经验,小孩子们,在他们真实经验还很缺少的时候,更多需要的是直接经验。从书中学习颜色、水果、动物,不如真的带孩子们去菜市场,去大自然,去动物园,看一看真正的苹果、花、树、兔子。这也是我反对低龄孩子百科类书籍的原因,枯燥无味,不如眼见为实。
另外,我们还会经常碰到某个育儿博主吆喝,这套书快要绝版了,或者这就是最低价,以后没有更好的价格了,于是冲动买下娃还需要好几年才看的书。谁家床底没几本冲动屯下来落灰的书呢?事实上,我们要相信,没有哪本书是必看的,也没有哪本读者喜欢的好书,它会真的绝版。至于涨价,如果是社会性涨价,我们也没有办法,就像猪肉涨价,我们也不能提前屯一堆猪肉啊。
总结:不要过量买书,不要超龄屯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路和读书一样重要,特别在娃小时候,我甚至觉得行路比读书更重要。行路是直接经验,我们认识世界,总要从具体到抽象,先打下真实的前置基础。
人生就是一部不撞南墙不回头的血泪史,所有的坑都需自己踩过,才能回到正确的路上。谁家不还躺着一堆没玩过的玩具呢?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费钱,却不能浪费孩子的时间,甚至是孩子发呆的时间。我们最好也不要错过春天的风,秋天的落叶。带孩子多多体验真实的世界,给孩子自由,这样我们在遇到坑的时候,还能迅速的爬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