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关于李云迪那档子事,我们有没有不知情权”
近期看到一篇标题为“关于李云迪那档子事,我们有没有不知情权”的文章。
主旨意图明显在把社会价值观从黑洗成灰再为洗白提供契机,娱乐圈的流量无可厚非大部分是靠人设带动,艺人的私德已从由流量权衡自身价值转为公德公之于众进行检验,人设倒塌自然流量崩溃,而提出不知情权等于让消费者消费却不建议她们行使消费者的知情权,无疑会导致流量垄断,等同资本垄断。对于“不知情权”的后果比较认同早先看到的一篇关于娱乐界大批流量人设倒塌的观点:
A.文化环境毒化,你会不停看到一些烂片烂剧烂节目;B.劳动贬值,实诚的劳动者会有一种彻底的无望感;C.资金空转,它们本来可以被投资在真正的生产上,给我们提供更好的物质和精神产品。
任何被资本裹挟的行业,社会再生产和物质生产极端撕裂。原本在市场逻辑下,演员和其它独立艺术家一样,是最有可能实现完整的、非抽象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群体,但他们很快就丢失了阵地。社会再生产的事情,通过明星资本化,被资本绝对掌握,个人在物质生产上也就再没有发言权。
谁掌握了社会再生产领域,谁垄断了社会法则和价值评判准则,谁就能反过来支配物质生产领域,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
这些“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这也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提出的忧虑。卢梭先生还指出:“长此下去,人们必将愈来愈偏爱那些讨人喜欢华而不实的才能,而不看重有实际用处脚踏实地的才能。”跌入佛洛伊德所称的“集体心理贫困”模式,灵魂被欲望所统治。
我们无法剥夺大众的娱乐权,因而有人出来提倡对娱乐界的价值观方面享有不知情权,等于默许阳光下可以有蟑螂并置之不理,而黑暗处只会更肆意滋生。
笔者以偏概全地倡导大家也以偏概全地去了解这个社会,而恰恰与之相反,作为社会的存在个体,我们是需要更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个社会,社会的美丑善恶,娱乐、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都是它的每一个面,只有全面客观认识,才会更懂得如何适度共情地去面对这个社会并与之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