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の2021年10月读书清单
十月一过,这一年很轻易地就能望到了头。
昨天开始梳理最近读过的书,竟不自觉生出了一种焦躁感。虽然自觉生活中大部分时刻都是淡定的,但偶尔还是会冒出一些不可控的情绪。
好在每次焦虑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睡了一夜便又是新的开始。
在心里喊着“好好学习,好好挣钱”便又注满了能量。我有限的人生经验在告诉自己,每一次的三分钟热度都要趁热的时候抓紧,因为很快就又凉了。
01.东京风格
一本读完会让人身心愉悦的书。有非常丰富的插图,都是来自上个世纪东京的小屋里的实景图,没有刻意收拾过,全是生活原本的样子。
喜欢这本书里的slogan:「不要努力工作,不要买房子,租一间陋室,享受人生吧。」
有很多很多我喜欢的角落,比如:

是在上海的朋友家里看到的这本书,本来还想着要买一本收藏,结果在上海回南京的路上就在微信读书上面看完了。
读到日本文化里我很喜欢的点:
从《方丈记》的时代开始,这个国家就存在着一种美好的观念:人生极尽荣华,都不如舍弃广厦、家族与虚名,在山间结庐而居,静静等候死亡。“隐居”这个词远比英语的“hermitage”更甜美,有着平静祥和的气息。在这个或许堪称全世界生活节奏最快的东京的中心,有许多人会租下一个小房间,做一份刚好维生的工作,剩下的时间看看书、画几幅画、听听音乐,平静度过每一天。这是一个让人愉快的惊喜,唯有跟这些人邂逅时,才会感觉东京这个地方尚有一丝美好。
文库本的末尾,作者写的后记里也有两段话正合我心:
居住在廉价而家具稀少的房间里,最大的好处当属随时都能离开。厌倦了工作可以换一份活计,厌倦了城市可以换一座城市,厌倦了国家可以换一个国家。“忍耐”“坚韧”“和”,这个国家被三根绳索紧紧束缚,还沉浸在那种快感中。但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具备了自然选择更轻快的生活方式的能力,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想辞掉工作却迟迟下不了决心,想搬家却迟迟拿不定主意,想到远方去却迟迟迈不开脚步。我要把这本书,献给所有迟迟不能行动的人。
可归纳总结为「我不想买房」的理由,小小的出租屋里也可以住得舒舒服服,并且有种随时都能逃离的自在感。
02.流言
终于读了张爱玲,好多身边的朋友们在差不多只有我一半年纪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她的全集,而我如今终于读完了一本散文集。
怎么可以这么有才华呢。 因为写得太好了,以至于实在是有太多被我记录下来的句子,全部放在这里未免篇幅会太长。
而让我翻开这本书的契机,是因为看到她写的这么几句话:
多数的年轻人爱中国而不知道他们所爱的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无条件的爱是可钦佩的——唯一的危险就是:迟早理想要撞着了现实,每每使他们倒抽一口凉气,把心渐渐冷了。我们不幸生活于中国人之间,比不得华侨,可以一辈子安全地隔着适当的距离崇拜着神圣的祖国。
03.手绘弗里达•卡罗的一生: 用灵魂与痛苦作画
画风很可爱的绘本,看这本书就跟看「弗里达」这部电影一样,可以很快了解到弗里达炽烈的一生。电影带来的观感更震撼,你会为这个女人折服。
“欢笑、放弃自我、轻松愉悦,都是力量。”
04.左京都男子休日
台湾男生写的书,真的很台,文字之间都透着一种台式偶像剧的口吻。
发现京都好小哦,我只是去过两次,里面就有很多景点是之前去过的,于是读这本书也有一种故地重游之感。
很喜欢封面的那句话:你的生活是我远道而来的风景。

在这种无法出远门的时节里,只能看这种旅游书来解馋了。
同时也觉得,写这种类型的书,难度好像并不高,我的流水帐游记帖,貌似也可以出个书。
05.腐草生萤
说起来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青春文学,同时也是这个月里读的唯一一本小说。
还挺特别的,因为想到“青春文学”,总觉得侧重点会在“爱情故事”上,但这本书里却几乎没有多少着墨。通过几个人在大学四年里发生的各种事件,作者探讨了非常多现实的问题,网络暴力、贫富差距、如何择业、心理抑郁……各种想法被她悄悄渗透进了字里行间,而这些也会是我日常会思考的内容。
小说里还融合了多元的艺术形式,摄影、绘画、现代诗、装置艺术……在创作的形式上很新颖。忍不住回想了下大学时光,是真的可以生活得特别五彩缤纷。似乎一不留神,就离那样的时光好远了。
因为设定是在国内很好的高等学府中发生的故事,我有一种在看国产青春剧的感觉,好在情节并不狗血,还有不少让人惊喜的桥段。
有好几次被里面的文字打动,那些时刻让我在想,她是否是为了这些表达,而把它们装进了复杂的故事里。毕竟空洞地把想法说出来,有时候并没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借着角色的嘴巴,说出了一些让我动容的话:
“你们知道我觉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吗?”……“虚度时光而毫无愧疚。”
“快乐真的是人生的目的吗?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其实活得舒服就很难了。我也不追求没有痛苦,我只追求不失去快乐和痛苦的感受力。”
“你知道她不再结婚的理由是什么吗?”……“她说,她不想再把任何一种爱降维到承诺的层面。她觉得,婚姻就是一种对爱的降维。”
看完就感觉,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难解的困扰,但因为有朋友们在身边,有爱和善意的力量,所以即便前路也许并不明晰,但也没有那么令人害怕。
不过依然,即便有着近在咫尺的温暖,网络时代的我们还是很容易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的滋味,也在书页之间渗透了出来。
说起来,我也好想拥有“虚度时光而毫无愧疚”的自由哦。
最好还能拥有“随便花钱也没有关系”的自由!
06.东京旮旯
一本特别丰富、可爱的绘本,信息量超级大。对于只草草去过一次东京,当时好感度也并没有很高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就又很想好好去探索这个城市了。
看似信手涂鸦,但作者一看就对东京的生活有非常深的感悟,里面也有关于很多稀奇古怪的知识介绍。
居然是在这本书里知道了北极熊的毛颜色是透明的。
07.被讨厌的勇气: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这本书已经红到我觉得可能大部分人即便没看过也至少听说过,确实写得很好,它也值得。
心理学有时候就很像鸡汤文学,但人生往往总是需要这些鸡汤。不过鸡汤的营养价值远没有鸡肉高,这本书也可以称之为“心灵鸡肉”。
主要是在探讨阿德勒哲学的基本观点,比如要学会课题分离、所有痛苦都来源于人际关系、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幸福或不幸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
可能“课题分离”算是其中稍微有点不日常的词组,简而言之就是他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差不多相当于那句,“我是爱你的,你是自由的。”又或者是,“我是爱你的,但与你无关。”
在我以前看过的很多心理学书里,其实都可以看到这些观点的影子,比如我很喜欢的「焦虑星球笔记」,以及去年很叫座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而这本书最优秀的点在于,它很直白地把最犀利的观点先抛出来。
给我比较有冲击力的观点有,里面提到「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一时想到蛮多朋友都说过我喜欢夸人,而确实我也没什么感谢和尊敬的态度在,我就是忍不住想夸一下大家。
还有他说到“工作狂”是人生谎言,「只不过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应该全都给予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那些说自己忙而没办法事事兼顾的人应该都只不过是想了个借口,我们都要找到自己人生的balance。
总而言之,可以源源不断从这本书里汲取能量,走向更平和的人生。
//
这个月读完的书里居然4/7都与日本或日本作者有关,可能是我太怀念疫情之前可以自由出入国境的时光了吧。也不知道疫情还会延续多久,我甚至都还没有冲出过亚洲呢。
那天听着歌,“不想过冬 / 厌倦沉重 / 就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突然很感慨,如今可不能说飞就飞了。好多文艺作品都没有设想过会有疫情的生活,而人生会有多少个二十几岁呢?真想去坐在沙滩边晒太阳啊。
又开始沉重了。得重新给自己打鸡血,好好看书吧!
2021年11月1日于南京
首发于公众号:恰妮斯虫
*插播一个小广告:离开南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几天在努力地变卖家产,对旧书字画小玩意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vx:Fire_Grocery
-
结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02 12: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