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红黑榜 | 10.25-10.31
在日记里总结一下这周听过的印象深刻的播客,用高亮表示节目中的shining points,用加粗表示我自己的感想:
推荐part
1. 故事FM
- E562:我假扮女生,在网上和300个男人聊天
- 纪念刘拓,重听他的故事
- E563:假冒易烊千玺、卧底女德班…冒充身份变形计2.0
故事FM这周推出了四期,有三期给我印象都很深。原本说好给员工放假的周三由于刘拓的意外离世,电台重新播放了他在2018年的音频。我原先其实是没有听说过刘拓的,前一天看到新闻的时候查了查他的事迹,就当其是万千不幸殒命的才子之一,感慨了几句就这样过去了。在节目里听28岁的他讲去中东各国的经历,说自己假扮教徒被捉进监狱,各种啼笑皆非里混杂着经验之谈。
了解一个人要听ta自己的声音。不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友人的悼词都不能直接向我们展现一个人,这些间接的声音却成了我们了解他人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想写下一些文字的原因之一,我想要从我个人的角度,直接地活着。
E562、E563都是关于角色扮演,有两位给我印象很深,因为想要了解该怎样和异性聊天,干脆扮演起了异性,学习同性的说话方式。我对这种做法实在不敢苟同,无论开始的契机是什么、中间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似乎只要开始了就很难结束,最后都走向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扭曲。但女生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她说在扮演男性的时候,感觉自己自然而然就成了猎人,而作为女生却要在猎人和猎物间转变。她对过于主动的女生感到不适。
即使在看似平等的交友软件上,大家也遵循着一些默认规则:男生会主动出击,女生要欲迎还拒。哪怕你不是男生,你只是被后天赋予了这个身份,就会拥有这样的感觉,它们刻在这个文化符号里。
2. 一席
- 陈忱:走访了很多深圳中小学,几乎每间教室都大白天开着灯,然后拉着窗帘
这是一期建筑师介绍自己团队给深圳福田中学设计的校园方案的节目。
让我印象很深是因为我最近的课要求我们进行共情设计。我对校园环境苦思冥想,好不容易才找到几个人人喊打的bug,创造力真不是人人都有的东西。这期节目里,新的校园设计着力于空间优化,她说“不是所有学生都想走最快最近的路”一下子就戳到了我。

其实很少有人关注小学中学里的孩子是怎么想的,跟大学比起来他们更像是在服兵役。还有为了更好采光设计的朝南房间,对于现代化的投影设备可能是灾难。可是我记得十年前在我小学的时候,我们已经面临着这种苦恼,甚至严重的反光让好多同学都开始戴上了眼镜。
真的很高兴有地方、有学校已经开始考虑这些问题,愿意用一些年轻建筑师更人性化的设计,去理解学生、理解这个场所中更多数的群体。
3. 无聊斋
- vol.281培训行业浮沉史 | 悬崖之下:那些离开教育培训行业的人
- vol.282培训行业浮沉史 | 危墙之上:那些留在改育培训行业的人
本周最推荐!!!无聊斋这两期真的给我太大惊喜了,平时就当脱口秀听听,没想到新策划还真有点东西。这三期节目专注于教培行业,教主采访了离开、留在、投资教培机构的人们。因为自己以后想做教育相关,身边也有同学半年前想躺平直接进教培赚大钱,对于突如其来的风云巨变还是有些感慨。
第一期嘉宾说了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观点:禁止课外班,不仅是为家长减负;严抓50%的人才能读高中,更是为了让大家没那么优秀。现在受教育程度普遍太高了,而这是不应该的。诚然,正如第二期嘉宾提到的,我们知道职校技校污名化消除的重要性,但作为父母依然希望孩子可以上大学。
这种困境真的是猛烈的变革可以解决的吗?很期待下一期对投资人和家长的访谈。
4. GQ Talk
- 【038】围观“扮演”、想象“名媛”,一场生存实验背后的思考
早就读过对邹雅琦的采访,听到本人对于假扮名媛这件事进行直接阐述还是不太一样。比如这是一个策划了很久、做了充分准备的方案,比如她在差点被北京大爷抓包的时候其实是故意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破绽,这一切让舆论炒作下的秀更贴近精心设计的社会实验和行为艺术。
以冒牌人生为写作题材的女作家陈思安提出性别话题,邹雅琦说的确从来没想过男性是很难复刻这个实验的。我们对行为的判断,究竟是基于行为本身还是基于性别,或是基于两者的匹配度?不过,这期节目告诉我的最重要的依然是,去听当事人的声音,听听看ta是怎么说的,比看一百篇报道都有用。
踩雷part
1. 声东击西
- #187 五周年特番:李如一 x 益康糯米 x 谷大白话
我只能说没想到她们又让我失望了。三个嘉宾只有谷大白话让我产生了思考,他说自己如何从严重工作狂慢慢沉静下来,意外地让我找到了共鸣。讽刺的是,这也是两个主持人插话最少的部分。李如一不断用一种高知的气质大谈互联网的“幻灭”,轻蔑地说着“我实在不知道听很久以前的播客有什么意义”“过去的议题现在还适用,那是因为世界变得太慢了”。在对世界的深深讽刺中,不知道他是否找到了自己立身处世的意义。
张晶总是让我产生这个想法:播客在年长者中间没有那么红、大多数是年轻人在听,排除媒介手段的因素,和你们夹杂了太多外语和行话、高高在上的年轻学者做派有没有关系呢?
2. 电影不无聊 & 黑水公园
- Vol.313 《沙丘》,一切才刚开始
- 维伦纽瓦的《沙丘》
是沙丘太太太经典了,影评人都不会评论了吗?
对于电聊,我是真的服了,到底是有多爱才能狂吹两小时?嘉宾一口气泡音,疯狂秀自己的原著党身份,真的就是几个书迷朋友看完电影以后的闲聊。虽然科普了很多《沙丘》的小知识,但是还是太琐碎。唯一值得听的是对于的《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的探讨。
而黑水这期从头到尾把底全透完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
艾尔杰斯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24 19:43:36
-
全麦大米饭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6 23:30:36
-
炸毛小豆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5 21:20:36
-
抹布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5 23:16:19
-
aabeewbe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6:08:02
-
個別交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3:45:10
-
sentimenthèqu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3:07:21
-
长野原烟花店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2:42:56
-
逐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2:13:00
-
缩头企鹅不会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2:04:40
-
竹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1:54:43
-
phoonD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01 11: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