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看看世界
1、
从7月份到现在,我几乎都是长时间一个人在独处。
自己在房间里面工作,看书,撸猫,发呆。偶尔独自跑去楼下看看夕阳和风景,也会买一张电影票看新上映的电影。
绝大部分时间是独自度过的。
我开始发现自己可能有一些的不一样。
是对时间的感知变差了,睡眠不好,白天也会精神萎靡,容头晕,没有食欲,胆小。
一个人待得太久,有些技能甚至想法都会改变了。
2、
一开始改变的时候,我以为是自己缺乏锻炼;
后来是觉得和朋友距离太远了,没有经常面对面的聊天;
现在我突然发现,我连外出的时间都太少了,这不像是我能补充能量的方式。
有些人可以靠独处恢复自身的能量,有些人则是依靠和他人社交甚至开趴体的方式恢复能量;我应该是处于两种兼有的状态。既需要独处的时间,又需要和外界接触的时间,并且不存在哪一种体验会比另一种体验更好。
但是过去的几个月,我似乎太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了。
3、
今天去看了007无暇赴死,007的故事应该告一段落了。
具体的不剧透,还有很多朋友都没有看。我只能说姑娘很美,小姑娘很美。
这部电影唤醒了一些我对于家人的感悟和渴求,包括长期不在父母身边,但是渴望这种血脉之间的交流。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的几个家人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交流最畅通无阻的人了,他们了解我的根源,同时自身开放程度高,我们能够互相理解,不至于通过语言去伤害人。
这种交流在很多中国家庭都并不常见。
我知道无论我是什么样子,有什么问题,他们都值得我信任和依靠。所以在缺乏这种沟通的日子里,我也会变得有些多疑和不稳定。
我很看重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能够有多亲密就有多亲密,不体现在交流频率上,但是一定要很有深度。就是那种我一旦想起来,就可以满心柔软,把自己所有脆弱的地方都展现出来,并且不担心受到伤害的程度。
如果一直都没有这种程度的交流,我会很沮丧。
4、
我在草稿纸上写了一个问题,如果我还有一个月可以活,不考虑金钱等外在因素,我会想要去做什么?
原以为我会写些什么惊世骇俗的愿望,没想到最后总结下来其实分外的简单。
第一类:去见家人,去开口说爱,享受一次日落,好好睡觉,吃童年记忆中的美食。
有一些稍微的外向一些:
第二类:做一次主持人;去野外过夜、看星星看月亮;去沙漠和一群人徒步3天3夜;
还有一些可能是我愿意发自内心做的:
第三类:帮助无法上学的孩子,特别是女童;帮助一些和我一样迷茫的人把路走宽,解答心中的疑惑;把过往的故事和感触都写下来,影响一些人。
我想,第一类愿望是我经常都在做,并且非常愿意去做的事情;第二类愿望很想做,但是如果真的完不成了,遗憾并没有那么多。
第三类愿望,可能真的是我成长过程种非常有感触的事,说不定正是我想要去完成的。
5、
吃晚饭前我裹着被子有些难过,抑郁的情绪上升了,然后稀里哗啦的哭了一顿。
我以为我是在吐槽一个闷蛋,吃饱喝足之后我发现其实这和他本身的行为关系不大,应该吐槽的是自我封闭并且唯唯诺诺的自己。明明是我自己没有给到自己满意,把这种需求直接转嫁给另一个人,他人也未必能够给我满意的答案。
上面我提到自己最近几个月的状态,而我开始发现可能正是这种沉溺的状态,更多的阻断了生活的体验,所以进一步的沉溺在现在的小圈子里。所以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这个小圈子里有让我舒服的一切,但它也阻挡了外面精彩的一切。
所以从明白开始,我要出去看看世界了。
尽我所能的去外出,尽可能地拓宽体验的圈子,尽我所能的完成眼前的事物。
明天想做开放的自己,后天也想多看看外面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