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皮(作者:王群 俞启蓉)
小俞的爷爷走了。已是腊月廿几的日子,不免更多的悲从中来。我的祖父也是腊月里离开,老爷子总是乐呵呵的咧嘴笑,而我和他说过的话少之又少,那时祖父已经病重,本想要珍惜可能最后的春节,却终究遗憾。想到此,泪就会不自觉地流下。
夏日的晚上,沿着运河散步,偶尔一丝风吹来也带着白天的温度,走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我想到很多年前的夏日夜晚,躺在门口的凉床上,竹编的凉床缓解了夏日的暑气,看着漫天繁星依旧睡不着,到了晚上十一点钟,院子角落豆腐店的灯就亮了,我知道爷爷已经起床准备做豆腐。
从前小俞的爷爷家磨豆腐,因为料用和手艺,味道是顶好的,在山西那一带很是出名。
爷爷做的豆腐极好吃,远近闻名。我想认真描述一下豆腐的味道,可是已经很多年没吃过,竟不知怎么形容,仔细地回忆却是泪流满面。
二十小几的年岁,我们散落在山村,常常的聚会便是各家的厨房,小俞家去得最多。她母亲身体不好,但为了我们常常忙活了午饭又是晚饭。冬日里煮火锅,食材均是家中备下,门前园子里越冬的青头菜,自家腌的瘦肉小排,有时我们还会自带些,但最受欢迎的还是小俞爷爷家的豆制品:豆腐、油豆腐、百叶、香干,但最受大家欢迎的是豆腐皮。磨好的豆浆煮沸之后会有天然油膜,将这膜“挑”起来晾干就是豆腐皮。
豆腐不易保存,在我外出读书的日子,吃得最多的就是豆腐皮。制作豆腐皮工序繁杂,手法却极其原始,磨豆、去皮、磨浆、过滤、煮浆、捞皮,爷爷在煮豆浆的时候,用一根长长的细竹竿挑出豆浆表层的一层皮膜,晾干后就能保存很久,每次回去,爷爷都给我装一大袋,他说这是豆子的精华。豆腐皮有很多吃法,凉拌、红烧、烫火锅。夏日里凉拌最好吃,调制方法也简单,把豆腐皮泡软,焯水,用大葱、盐、辣椒粉调味,滴上一点香油调匀,就算完成了,口感清爽,淡淡豆香,最适合夏天。想念豆腐皮的味道,也从其他地方买过,却再没吃到过那么香、那么韧、那么值得回味的。
记得热气腾腾的锅煮前,小俞边往锅里下食材边说道,以后吃不到这个豆腐皮啦,我爷爷年纪大了,不做豆腐了。大约当时的大家只惦记了美味,忽略了这轻描淡写里的一丝心酸。
院子还在,豆腐店早已荒废,爷爷也已经离开我很多年了,我在梦里见过爷爷,他穿着干净的白汗衫笑着问我:“不好好吃饭吗,怎么又瘦了?”这个梦仿佛成了我和爷爷之间重要的联系。我想念他,想念他做的豆腐和豆腐皮,想念他带给我童年的温暖和踏实,我更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
一幕幕好像在昨日,念旧的人总会有很多回忆,而感伤的人更是有许多不由自主的伤春悲秋。我不记得小俞爷爷的模样,但提到豆腐皮,我会想到慈祥的味道,还有曾经自己心心念念的样子。
2021年10月12日发表于茅山民俗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