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桂·仁心圣手为苍生!"背时郎中"是怎样炼成的?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晴空万里,长安城里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然而此刻,他的心情却不似这春日的风光,反倒如正淋了一场冬雨,冷的刺骨。
来长安已经三月有余,原本以为国都长安,乃天子脚下,万国都会,商贾云集,名流荟萃,凡有一技之长,总有立足之地。然而,事与愿违,初来乍到没有显赫的名望,挂牌行医,就医者寥寥无几。时运不济,因连医几个寿命将近且无回天乏术之人,如今还得了个“背时郎中”的称号。如此辱人的医者称号,看来自己与长安的缘分已近,是时候离开了。

背着行装,作游医已经数日,尤如乞丐一般居无定所。想着空有一腔热血,空有满腹学问,却要为栖身之所绞尽脑汁,不免悲从中来。“怎样才能改变如此糟糕的医运,造福苍生?”他抬头望了望天空,发出了一声轻叹。忽然,不远处的桑树下一位白须老者缓缓开口道,“先生相貌大有来头,绝非等闲之人。为何如此惆怅?”此刻,又累又饿,正欲在树下歇脚,他便答话道:“实不相瞒,初次行医,医谁谁死,坐堂行医,无人上门,不得已,才想云游天下,等待时运好转,再作打算。”只见那老者将手放入袖中,占卜一卦,随后说道:“先生自不必忧,先生乃是多福长寿之人,日后定会亨通畅达。卦象显示,先生利在东,必须东出潼关,等你的脚长得有七八斤重时就不要再走了,那时先生定会时运好转。”老者说完,便化做一阵青烟消失了。还在困惑之中不解,忽然感觉一阵吃痛,他猛然惊醒,原来是梦。连日颠沛流离,不知什么时候竟然在桑树下睡着了,方才正是顽皮的孩童在树下嬉闹误撞惊扰了他。
如此真实的梦境,梦中老者仙风道骨尤如神仙,如今如此境地也别无他法,说不定是上天的旨意......
按照梦中老者指点的方向,他东出潼关,一路跋山涉水,展转江北数省。游遍太白山、终南山、峨嵋山,寻访神医华佗、扁鹊遗迹,收集古方、验方,考察许多药材产地,医术大有长进。贞观八年初夏,他准备再游中岳嵩山,行至禹州城北八里岗时,时逢连日阴雨,道路泥泞,步履难行。“雨霏霏,风嗖嗖。此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冷又累,怎一个难字了得!”他在心中暗暗叫苦道。正在犯愁,前方传来一阵奇特的鸟叫,循声望去,有棵粗壮的桑树郁郁葱葱的屹立在那里,枝头挂满桑果,不时飘来阵阵果香,大树底部盘根错节,显现出岁月的痕迹。在桑树的不远处竟有个小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经残破不堪,四周杂草丛生,看着有几分荒凉。

一声惊雷,雨下的更大了,别无他法,他决定前往小屋避雨。可是刚迈开腿,他就停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终于忍不住在雨中哈哈大笑,喃喃自语道“仙人所指之处已经寻到”。原来此时他的双脚已沾满了厚厚的红泥,足有七八斤重。
翌日,天气放晴,天空一片碧洗,万里无云。连日的奔波劳累,他一觉竟睡到日上三竿之时,饥肠辘辘,想起屋外的桑树,他顿时便有了主意。刚出门没走多远,隐隐约约听见有人痛苦的呻吟声,这声音好像从桑树下传来。越往前走声音似有似无,越来越微弱,他三步并作两步,快速的朝桑树的方向跑去,只见一个脸色惨白书生模样的青年已经晕倒在地。他冲上去,用手摸了摸他的脉搏,虽然微弱,还好人还活着,不过他很虚弱,必须得赶紧救人。他心念一动,褪去外衣铺在地上,让书生平躺在上面。顾不得饥饿,他快速的从桑树上摘了些桑椹回到小屋,又从包袱里拿出肉桂和在路上采摘的其他药食同源材料,架起了火炉开始熬制。

说来也是神奇,在喝了熬制的方剂,不到一个时辰那书生就醒了。“多谢先生相救”书生的眼光里散发着熠熠神采。“无妨,不必多谢。你要感谢的不是我,是屋外的那棵桑树。”看书生惊愕的表情,他立即解释道:“你只是阴虚火旺、脾阴不够,本不是什么大病,我只是用桑椹加了些肉桂,还有其他的食材给你服用。不过你的病时日已久,如今有些恶变,并非一次就能治好,得花些时日费心调理。”
书生佩服道:“先生真乃神医!只不过我着急赶路,也不知先生能否把方剂给予小生,小生照方抓药?”“放心,方剂我已给你开好。此是食疗方剂,可长期食用。方名叫‘桑桂’,以方中主料命名。此时正是吃桑椹好时节,这一路上桑林密布,你每日采摘和方中其他食材熬制而食。其他食材我已为你准备好了,你不必费心抓取。你的病症要想根除,需要食养内调,用桑椹和肉桂也可以做其他食物服用。鄙人还有一味膏方,名曰桑桂膏,以桑葚、肉桂、枸杞、核桃仁、阿胶等为原料,加以蜂蜜熬制。此稿制作工艺较之繁琐,需要经过12小时浸渍,3道提取,4次浓缩,48小时化胶,武火3次熬,文火收成膏,历时7天左右,方能制作而成。此蜜炼炮制八法虽有些繁杂,但是蜜炼而得的膏滋黑如漆、亮如绸,甚是醇香可口,长期食之定会达到强身健体之功。”说完,他将方子和早已准备好的其他本草给予了书生,且分文未取。
第二日,怀着无比感激之情,那书生带着方剂上路了,此后方剂被保存了下来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