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滕的《窦娥》“冤”吗?要不问问哪吒?
观众进剧场不是来看他们所知道的生活的 而是来看你所发现的生活

相信大家对丁一滕这个名字很熟悉了,演员、导演、90后、戏剧新一代领军人、孟京辉爱将、尤金尼奥·巴尔巴爱徒...... 当然或多或少地听到了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新词“新程式”。
丁一滕给自己戏剧创作方法下的定义叫做“新程式”。这种创作方法结合了他在欧洲学习的身体训练,也容纳了他近年来深感兴趣的中国戏曲原理,最终成为了一种能够跨越文化的表演方式。而“新程式”戏剧是一种将中国戏曲融入到当代戏剧的尝试。

《窦娥》则是丁一滕在“联合北欧戏剧实验室”创作的第一部导演作品,这部作品取材于中国戏曲古本《窦娥冤》,也是他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新程式符码过程中的重要作品。

#01
为什么选《窦娥冤》?

丁一滕曾说过“我比较喜欢美跟丑这样的话题,罪恶、丑恶对我有一种格外的吸引力。我特别想去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探究黑暗,探究伤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反抗。我需要一个载体,一个母体,承载着我想要去到达的主题。”
#02
丁一滕的《窦娥》跟传统的
《窦娥冤》有着怎样的区别?

#女性还是男性?
传统戏剧舞台上的窦娥是位女性,但是《窦娥》中的窦娥扮演者却是丁一滕本人。他既演男性,也扮女装,这也是丁一滕表演创作的又一重要特点。丁一滕希望借此来实现一种“性别倒错”式的演出,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和理解上的双重性。
#老天爷活了?
传统戏剧舞台上的老天爷是虚幻的,但为窦娥实现了她临死前的三桩誓愿。丁一滕舞台上的老天爷却下凡了,而老天爷下凡却做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窦天章来早了?
传统戏剧舞台上,窦娥父亲窦天章没来得及在窦娥死前为她平反,而丁一滕的《窦娥》中窦天章的出现好像完美诠释了那句话“他来了好像又没全来”。
#说好的“善恶有报”呢?
传统戏剧舞台上,窦娥在死后被洗刷了冤情,奸佞被除,是典型的“善恶有报式结局”,而丁一滕的《窦娥》消解了雪冤情节的重要性,不再致力于描绘因果报应,三桩愿成了后面情节的助推剂……

#还能这么演?
一把二胡、一把小提琴,再加一面大鼓,这些构成了《窦娥》全剧的配乐,以影像进行插播,以棺材和布偶作为道具,以韵白和唱表达台词......《窦娥》在表现方式和手法上极具实验性。

来一次灵魂拷问:窦娥“冤”吗?
传统戏曲舞台上“窦娥被社会的黑暗所杀害”,而在丁一滕的舞台上“窦娥因发现了社会的黑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被动转变为主动。
窦娥有了自己的选择,她的命运不由他人裁决,“上帝已死”,窦娥实现了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转变,那这样的人生“冤”吗?
#03
主创团队

原著:关汉卿(元)
艺术顾问:朱丽亚•瓦蕾(丹麦欧丁剧团)
艺术监制:孟京辉
艺术指导:姜涛
导演:丁一滕
戏剧构作及改编:刘米杨 、丁一滕
主演:丁一滕、郄意、康桐歌、冯田
段艺晨、许思怡、佟思骏
舞美设计:佟思骏
灯光设计:魏佳、孔威
服装设计:张瑞萌、 陈益樟
化妆设计:朱鑫、张晓宇
音响操作:李旭东
视频导演:吴安迪
舞台监督:张道函
海报设计:李檬
制作人:胡赢月
音乐指导:李佳烜
北欧戏剧实验室联合创作
上海茶令食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特别鸣谢:北京深蓝音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和演出方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