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2.25-当前适合科幻题材&在适合里发挥&❤️事件与人物一体两面
· 之前老二“魂穿”老八,就是想要写个科幻版的老二。当时觉得,感觉终于对了,终于找回了当年写老二的感觉。
但是写着写着,又不对了。因为老二主角的职业,是存在社会偏见的,所以主角需要顶住压力,坚持自己。而老八主角要做的事,并没有什么争议。二者还是存在差别的。原本在老二当中阻挠主角的势力方,包括家人(因为爱而阻挠)、同事(因为利益竞争而制造障碍)、同行(因为职业惰性而制造障碍)、职业服务对象(因为社会偏见而产生障碍),这些都是有立场、有动机的。
而老八直接套用了这些立场,就发现不对,并没有那么强的动机,不足以产生精彩的碰撞。
· 直到今天,看干货,讲写大纲,于是跟着干货的指导,开始第不知道多少回自问,这个故事想讲的是什么?内核是想表达什么?继远航2.22多个版本之后,又想出了新的版本:想做一件事,就去做,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 这次内核版本的更迭是必然的,因为从玄幻改到科幻背景了,如远航2.24所说,破开了限制,现在设计情节非常自由,不用束手束脚,所以究竟要写一个怎样的故事,想法就舒展开来了。然后就发现,主角跟自己当前的状态有相似之处,还有近段时间因为刷社群、相亲app,越来越发现自己跟常人之间有清晰的区别。以前就知道自己是异类,但并未在意,也没想过就此写一个故事。近来感觉愈发鲜明,忽然就想写进去。
于是,老八主角面对的困阻,就清晰起来了,就更符合老八这个故事的需求了。
· 以及无意中完成了为主线“注入灵魂”的一个操作:主线是主角努力做一件事,但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之前总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重视,每天瞎忙各种杂七杂八的自我提问。给出的回答是客观原因,外界所迫,主角需要力量,所以就努力发展一种能力,进而开始研究这种能力。而今天,是给了主角一个主观的动机,她需要力量,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为什么选择了这一种,是什么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还支撑着主角的信念,要一直走下去。
给出了主观动机,才想起,写出了这个理由,就给主角这个人物注入了灵魂,才真正就给主线设置了最原始的推动力。
这跟既往的“激励事件”打破生活平衡然后促使主角开始行动不太一样,激励事件是突发的,而主角的主观动机是来源于性格、成长史、心结之类更根源的原因,更接近这个人的特质。而主角的特质又是直接挂钩故事内核的表达的。
这个内容其实应该归属于“人物”的范畴,与“情节”并举。也就是说,于我而言,人物驱动故事也同样重要。最开始的时候,我就坚信我是以人物为驱动去写故事的(在网文里人物驱动称为“感情流”,以情节驱动称为“剧情流”)。但当我讲理论讲到讨论的小伙伴都跟不上的时候,她们开始一致说我是剧情流,没有办法自证,我便顺着她们开始在讨论中声称自己是剧情流,以便继续讲理论。但内心始终相信即便我没有像她们那么强的情绪驱动,这二者于我而言也至少是并重的。
是的,当我给老八的主角设置了成长背景和执念、心结,觉得这是终于注入了灵魂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人物内心的塑造对我而言是多么重要。我的故事当中,人物和情节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并重交织的,人物以事件塑造,事件因人物而特殊,二者不可分割。
对,一体两面,这才是二者正确的关系。别人的故事也许会偏重人物(比如情节是日常琐事,在人物心里却能惊涛骇浪、人物之间勾心斗角)或剧情(比如人物塑造得非常单薄刻板,但经历非常跌宕起伏别开生面),但在我的故事里,目标是二者相辅相成,既要有饱满的人物,又要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 以上是今天老八的进展,终于觉得老八算是步入正轨了,整体轮廓大概勾勒出来了。我知道了老八要讲一个什么故事。回顾今天这整个过程,最重要的其实是上周将玄幻改为科幻题材的这个决定。
正因为这个决定,破开了束缚,让我能够自由编纂逻辑、细节,将这个故事拉到了我可知可感的范围内,开始能够写一些真心实意的内容了。
就像《故事》p059所说,作家必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之前因为不熟悉玄幻世界,很多设定都是模糊的,那个世界于我而言既陌生又虚幻,无法相信什么,情节落不到实处,悬浮着(读者对古代玄幻世界是有一个大致想象的,不能自己瞎编,我又不去积累了解)。而科幻,可以说我就笃信未来就可以是这个样子的,万千平行世界,谁能说不可以呢。
按顺序总结一下就是:
· 终于敲定了合适自己发挥的科幻世界背景(能尽情发挥和瞎编,阅历和素材积累不够,想象力和迁移来凑)。
· 在适合的故事背景下,按照干货、理论,按照写一个故事正常的流程,一步步将故事勾勒出来(干货:大纲=1、灵感激发点。2、故事核。3、在2的基础上给故事增加一波三折,即情节点。4、在3的基础上增添支线人物,负责带动“一波”和“三折”。5、丰富主角形象,校检归纳)。
· 发现对自己而言,情节与人物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日常碎碎念】
· 老二魂穿老八了,然后才发现我要写的故事是怎样的。之前觉得各大反派阻挠主角,情节应当如此;但是现在觉得,反派不是在阻挠主角,反派在做他们认为应当如此的事罢了。他们并非针对主角,他们在消灭他们所认为的违和因素而已。
· 之前偶尔会琢磨的母题,好像开始浮出水面。母题是什么,是一种执念吧。狄更斯反复写孤儿的故事,因为他孤儿般的人生经历。好像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之前觉得自己的故事接近英雄之旅,因为我要成为自己的大英雄,叉腰哈哈哈哈!(人格类型的讨论里说逆商奇高,看来是有道理的。)写故事的过程,是更了解自己的过程。
· 在准备新一批的素材摘录,但是发现愈发不喜欢摘播客了,以至于拖到今天才做。将听到的故事转述,最鲜活的细节却在概括中被无声抹去。摘录素材,究竟是在摘什么?也许,该摘录的不是事件,而应当是那些细节,对标电影里那些击中人心的特写。
· 最近在看科幻片,淼茫无垠的星云,恢弘精密的飞船,天空双月的夕景……这些画面要如何熟悉才能在写的时候流淌成文字。所以每当看故事意识到作者积累深厚,都会感慨羡艳。翻出原著小说,有好多新鲜的名词和描绘。也许这也可以摘录。毕竟书写的前提是,叫出万事万物的名字。
· 设置场景已经默认至少双线了。之前建议一个网友提高笔墨利用率,引用了一则干货,说一个情节最多可以有六重用途。不知道写干货的大佬是怎么数的,写个双线就想撂爪了。但是效果摆在这里,那就乖乖写~
· 明天开始第3条摘科幻。以前觉得,科幻的素材积累起来也没用,又不写。但那些比如永恒时空与生命瞬息的无用讨论,从宏大命题到人心方寸,总有可落笔处,科幻的特质,即便素材不能直接用,也希望能在这里浸泡一下哈哈。
· 周三唠嗑时间。包纸包了几天的饺子,一边吃饺子一边听歌时,迸出了场景灵感,真好啊,影视里名场面那种,表达又克制,情感又暗涌。不过那碗饺子也是真的惨。不好意思容我笑一下,哈哈哈哈。摸头。好的内容一出现,就能让人感到它是有分量的。之后我以常见的梗提了一个细节参考,但最后包纸论证了她原本的设置会更符合人物,的确如此,再次为包纸强悍敏锐的感觉热烈鼓掌!
· 干货里总结出了几对常见的人设组合,光想想就觉得戏剧性很强,也许这可以算是一种张力吧。好的故事可以是人物设定一出来,就觉得有戏,人物关系网拉开来,就觉得暗潮汹涌。
· 按照这些理论去写、按照惯常的人设互动模式去写,非常套路。曾经抵触套路,现在却成了套路的忠实拥护者,因为我要讨论的内容,还不足以强大到需要突破套路才能表达。遵守套路不单是为了情节好看、戏剧效果,同时,套路是久经考验的有效表达方式,是一种基于当前内核的选择。
· 在想,现在的版本和之前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现在的版本写着顺手许多。主线可以代入既往比较普遍的经验,节点可以有很多方案,细节可以随手现编……就像盖尔第一次到达川陀,连空气和重力都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还是素材积累的问题,之前版本没有积累,而且有比较成形的世界设定限制;当前版本同样没有积累,但是自己捏世界,就没有限制。积累不够,想象力和迁移来凑。
· 还有一个点,就是将情节拉近,具体表现为有生活细枝末节的闲笔,可以借着情节之间“透气”的时候营造世界,还可以暗中伏笔。之前多是走大情节,但是显得很虚浮,层云叠垒。因为积累不够,就像像素渣图经不起放大。现在自己捏,大小情节都可以落地生根。
· 有网友说她要写主角是幕后大佬,所有套路的主角都是他的棋子,他永远被奉若神明。我笑,神明高高在上的日子其实是无聊的,这样的故事没有看点。问她是不是套路看腻了,所以想写反套路。她说读者留言说很有兴趣看,就帮她分析了一下,她故事里有两个核,读者说想看的是次要的那个。而她讲的主线,是不成立的,因为没有冲突。这牵涉到故事的本质,如果连本质都破除了,那就不是故事了,是别的什么东西。
· 最基础的,却往往被人忽略。能把最基础的扎扎实实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起码保证了及格分。有多少烂片就是连最基本的都没做好,连套路都没学利索,就想着反套路,结果往往是不知道反了个什么东西。
· 周日唠嗑时间,包纸这个呆瓜,吃了没经验的亏。大家是没有故事,生编硬造,这才需要头秃;她是满肚子的故事就差呈现了,临门就差一脚,结果因为看不到进度条而压力山大。催她赶紧写完一狗屎版本,有了完本经验,万事大吉,最后再考虑修改雕琢的问题。像我老油条,一天到晚揣着五毛钱特效就到处晃荡,自我感觉良好,故事最重要的就是“事”,文笔是细枝末节。
能理解她希望将故事写得完美的心情,毕竟寄托了太多。越是理解,越是感慨包纸的强大,扛着这么厚重的感情走了那么远的路,还在咬牙撑着。包纸该时常抽离出来看看自己码字的样子,帅毙了,够写一个热血故事了。
· 最近大概是张爱玲的短篇改编上映了,两年前写的笔记和概括训练被网友翻出来评论。联想今天跟包纸聊的“火柴人版本”的说法,想到,下次可以跟包纸聊聊张的短篇,非常纯熟的关键场景+叙述概括写法,几万字就是恍恍一生。概括,真的是非常实用的工具。
远航随笔
远航员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