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一下自己最近要干的一些事情
昨天找导师聊了一下毕业论文的事情,我说我想沿着我之前写过的一篇论文写下去,继续做一些理论类工作。刚开始导师的态度是怀疑,她觉得我们是应用型学科,明显做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论文会更加合适。不过我可能比较喜欢搞理论吧,而且我觉得做实证要去收集数据,太麻烦了,关键是还不一定可及。后面聊着聊着,导师觉得做理论也可行,只是叮嘱了一下,理论工作不好做,我要有心理和思想准备。昨天晚上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理论工作难做吗?毋庸置疑,很难做。我写之前那篇论文的时候就感受到了。理论工作需要读大量的文献,特别是一些经典文献,把握其中各家理论的关系,而且作为一篇论文,你还要有所创新。我当时就有些emo了,唤起了我一些恐惧。我做的工作涉及“正义”问题,但是我却根本没有扎实地读过罗尔斯的《正义论》,只读了一些二手文献。在写上一篇论文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我对罗尔斯干巴且浅显的理解。每次我都会给自己非常理想甚至幻想般地开很多书,但是读完的寥寥无几。我真的很害怕自己陷入到好高骛远又眼高手低的境地中去。除了这个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我是真正想做这个研究方向吗?我仔细想了一下,我觉得应该算是吧。我对这个问题确实很感兴趣,我会找朋友不断地去聊。读理论读通顺之后,也会感觉很快乐。而且研究生之后就要换一级学科了,我觉得写这篇论文也算是我在这个专业学习中画下的一个句话。梳理完这两个问题之后,实际上我觉得我需要考虑的事情是:1、完成这篇毕业论文我至少要读多少本书和论文?2、我是否有这个精力把这些都读完?3、我需要在几个月内把这些书读完?第一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到我读书的目的,这其实很重要,因为我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也没有必要读所有的书,那读多少?读哪些?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感觉这个时候要把“问题意识”这个万能大神请出来了,感觉这些问题都和我要解决的问题息息相关,所以不妨设立一个研究日志,先把需要研究的问题写下来,再根据问题去选择要读的书。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还没有我想得这么简单,这些问题会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我研究的深入不断删减。不确定性总是这么折磨人,btw,这也意味着前路充满着惊喜等着我去探索,不确定性也挺迷人的。后面两个问题就涉及到具体安排的问题了,我觉得精力方面得分为我的实际精力和我的期待精力,实际精力就是一天具体能够读多少文献,完成多少工作量,这还挺重要的,能够防止爱幻想的我进入虚无缥缈的境地。期待精力就是我希望我一天能够读完多少文献,完成多少工作量,这其实提供了一个能够不断提升的希望,而且也有利于把控整体的计划和进度。不管怎么样,关于精力,我觉得关注当下永远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考虑一下时间问题,我感觉毕业论文理论研究工作明年3月份(指3月31日)之前是要完成的,算算时间还有差不多五个月,按照一个月10本书的进度,能够读50本。我进度可能没有这么快,但先暂时这么幻想着吧。听说11月上旬要交开题报告,我现在毕业论文的主体框架实际上已经很明晰了,我觉得下一步的工作读书也读不了多少,应该要追求广度。我的想法是多读一点相关论文,进一步把问题意识和路径给明晰,我觉得差不多。说了这么多,这部分下一步的行动就是开设一个专门的研究日志文档,写明初步的框架、问题和预计的计划,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更新,之后做完了也可以作为反思和纪念的材料。(希望真的能如我想象的这般美好)
接下来梳理一下第二部分的工作,第二部分就是我的痛苦面具——二专的毕业论文。之所以痛苦是我选的是逻辑学方向,我觉得逻辑学确实很有意思,可能性也很多,但真的挺难的。之所以选择写这个方向纯粹也是感兴趣和不想留遗憾,因为研究生也不会再做这个方向了。(这样看来我真的还挺任性的哈哈哈哈哈🆘)我觉得逻辑学之所以难,一方面是因为为了追求严谨,它那不让我习惯的符号化和利用集合的表示方式;二是定义太过于密集和生疏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定义和证明,而且这些定义全部都是编的(这里的意思是指,很多都是纯粹形式的系统,和现实世界完全脱节)。这两点就足以让我感到不幸和痛苦了。最近在学什么超滤扩张,我上课的时候真的一个字都听不懂,完全没有夸张,一个字都听不懂。所以现在还挺挣扎的,但是很奇葩,挣扎着挣扎着你发现你也能够学会。(这也是我觉得逻辑学折磨人的地方)我二专的毕业论文打算写game logic方向,也就是用logic研究game。国内一般把game翻译成“博弈”,但是其实我觉得“游戏”也很好啊。现在还是一团浆糊,在读各种书和文献。过段时间就要和导师讨论具体小方向了,希望一切都能够顺利!逻辑学的痛苦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当下的存在和那种一步一步的进步。怎么说呢,痛苦中伴随着踏实吧。
第三部分的工作就是实习了。我目前在一家教育公益机构的研究院实习,主要工作是负责一些研究项目和评估项目以及机构内部的共学。工作内容、工作伙伴和工作体验都非常好,除了钱拿的少之外(虽然真的很少很少),但其他的都一级棒!不过也还挺忙的。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学习,一个是工作(虽然不一定能够分的很开)。学习主要是指读书和读资料,比如说最近在共学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虽然读这本书也很开心,但是每周抽空读呜呜呜有些力不从心。工作主要是做一些研究方面的工作,这个其实也还好。不困难,我很喜欢,但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我觉得我大概把一天1/3的精力花在实习工作上?我不确定,但是我觉得时间长短不重要,我得好好安排。实习教会我一个道理:时间记录是重要且清醒的!
最后一部分是生活和娱乐,主要的工作就是吃饭、睡觉、聊天、参加读书会、娱乐、互联网和洗衣服。睡觉现在基本上形成固定作息了,大概晚上10点-10点半上床听播客睡觉,早上7点半起床工作,午睡现在要睡一个多小时,我觉得差不多45分钟就够了。吃饭的话,日常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但是和朋友聚餐会花很多时间,记录和限制一下聚餐次数?(毕竟伤财又耗时间)一个月8次以内?先试试吧。然后聊天很多时候都是聚餐的副产品,我挺喜欢聊天的,我觉得没必要控制,但是可以记录一下,观察一下自己。参加读书会的话,差不多一周两次,一次2个小时,基本上不用提前准备,我觉得没问题,可以接受。娱乐的话,任何体育活动都鼓励参加!社交活动还是限制一下吧,一个月两次。互联网是最可怕的,大量吞噬你的时间,不知道,只能控制了,就看看有什么比较好的控制方法吧。洗衣服的话,我也不知道,看吧。不想学习了就去把衣服洗了,某种程度上,洗衣服还挺解压的。
梳理下来,事情就还挺多,就挺需要珍惜时间的。我觉得我需要意识到的一天是,这上面的几乎所有事情都是我自找的,那既然选择了就好好做,就多花些时间在上面。我昨天晚上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本以为会得出一个很虚无的答案。结果莫名找到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就是有种我既然作为人活在了这个世界上,现在在大学做着这样一些求知的事业,我很喜欢这样一份事业,那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还挺值得的。突然前所未有地获得了一种意义感。希望能够带有察觉地把这些事情完成,能够做出一些成果当然更好。
最后说了特别特别需要注意的:注意保护身体!特别是眼睛和屁股!(久坐和持续工作都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