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在那道古原上的悲欢离合
从沉积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封建道德的白鹿原上走出的一个又一个男性女性革命者,怎样荡涤威严的氏族祠堂网织的心灵藩篱,反手向这道沉积厚重的原发起挑战,他们除开坚定的信仰这个革命者的共性,属于这道原的个性化禀赋,成为我小说写作的最直接命题。——陈忠实(创作手记)
拖了两个多月,终于把这本厚实的小说读完。曾几度沉迷于网络小说的我表示,真正经过时间沉淀的经典著作,其可读性、阅读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实非网络爽文可以比拟。不论沉迷在网络小说多久,终究,还是要回归到金字塔顶端的经典著作中,唯有此,才能满足日益刁钻的胃口,阅读之后的收获,颇丰。
那个叫田小娥的女人
在开始阅读之前,对田小娥这个人物就有所了解,我认为她是文中最具有争议的一个人物角色。作者在创作手记中也曾提到,田小娥的出现就是为了对抗封建礼教对女性的压迫,以本能欲望为出发点设定的。田小娥能够正视自身的欲望和身体优势,并且借此为自己创造更优越的生活环境,不再被忠贞束缚,将男人视为可利用的工具而非依附于其上的唯一。这是另外两位被封建思想逼向绝路的女性永远也无法想象的。对比文中被活活饿死的白孝文媳妇以及被迫守了一辈子活寡最终疯魔的鹿兆鹏媳妇,虽然都以悲剧结局惨淡收尾。但她的存在,就是对封建压迫的极致反抗,是在当时那个环境下,所能做出的最叛逆的行为,也是对封建制度一记有力的掌掴。
田小娥要的并不多,终其一生,想要的无非是一个安居之所,两个人、一口窑洞、一辈子。可最终却死在白鹿原上最老实忠厚的长工,也是自己的公公手里。据陈忠实回忆,写到田小娥被公公鹿三杀死时,他“眼前一黑”。在当下的环境里,这个打破传统枷锁的女性,最终结局也只能停止在此。
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去世了
说到鹿三,这个勤劳朴实的长工,代表的也是当时社会封建礼教下最顽固的思想势力,宁可与儿子决裂也无法容忍儿媳的不贞。思想上容不下田小娥而起了杀心,良心上却又无法认可杀人这种极端行为,最终被自己的行为反噬。这样一个人,即使他杀了人,也还是恨不起来,反而觉得他十分可怜。
原上那一抹白鹿精灵
最让我感到惋惜的,就是白灵的遭遇。这样一个灵动聪颖,敢爱敢恨,立场坚定的新时代女性,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女性革命者形象,却被自己人以叛徒的名义埋葬。
读到根据地内部出现叛徒,从而发生大范围残害可疑同胞的章节时,理性上我可以理解,在那样一个国共两党内战白热化的阶段,最可怕的就是内部出现敌人,被出卖残害的革命同志用鲜血警示着其他人,草木皆兵或许有些过分,却不是毫无道理。然而,无差别的清洗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有人夹杂私心的一场权利夺取,所谓利欲熏心。白灵在被执行前夕对始作俑者的指责,畅快至极,却也加速了她的死亡,实在是令人感佩,也更加惋惜。
一个人撑起一道原 一道原具象为一个人
说到白鹿原,最绕不开的自然是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由于家规门风的不同,致使俩家的命运大不相同。白家家风严谨,白嘉轩作为第一男主,以期洞悉睿智的眼光和独善其身的处世之道,避过了原上一次又一次的动荡变革。即使被砸弯了脊背,也只是自怨自艾了短短几个月时间,只要能下地、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心就有了依仗,就无所畏惧。所以除了大儿子,另外两个儿子也都传承了他的传家祖训,勤劳不争、以德服人。
白嘉轩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所以面对小女儿的革命精神,他第一反应就是无法接受,目光也只是停留在不许女儿与鹿兆海过多接触这种儿女私情方面。直到后来,他看到了原上掀起的革命风暴,即使情感上接受不了,理智上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女儿的选择,这体现出了旧的封建思想与新的革命精神相碰撞时,新旧交替所带来的无力感。同样的情感也在鹿子谦面对两个投身革命的儿子时表现无疑。
最让我佩服的是白嘉轩对大儿子白孝文、黑娃所表现出的大家长的风范,黑白分明、宽和包容。只要娃改过自新,白家祠堂就可以重新接纳。土匪也好、国民党共产党也罢,抛开这样那样的身份,终归,还是白鹿原的娃娃们,这一份宽容,我想也是白鹿原民风淳朴宽和的重要体现。
作为原上同等重要的大家族,与白嘉轩的不问世事不同,鹿家家长鹿子霖却表现出了圆滑世故的一面。鹿子霖善于利用一切资源和机会为自己以及鹿家谋取利益,他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立场和站队。在这样一位父亲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也是不甘平庸的,先后投身于革命,爱上了同一个女人,却阴差阳错选择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党派,最终一个殒命于战场、一个不知所终。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想起《百年孤独》。当初为了完成这个大部头,差点晕死在里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不断重合的名字中。 囫囵读完一遍之后,留在记忆里的也只剩下书中结尾,卷轴毁灭的那一幕。
另一本同样以一个家族为典型进行创作的,还有《荆棘鸟》,最意难平的就是拉尔夫和梅吉之间无疾而终的爱情。
读完《白鹿原》之后,再综合《活着》,以及上述两本同类型的著作,我终于能体会到“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的含义,小说即是当时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缩影,确实能够起到见微知著的作用。不过有一说一,还是中国的著作读起来更顺畅、也更能投入进去,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隔阂,使我对外国文学的理解感到吃力,家族式小说的内容更复杂,再加上译本的语言习惯等等,只读一遍显然不够,由此,我的书单里又多了两本需要重读的书。
读书以明志 读书以自省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坚持阅读的好处。在阅读过心理类、哲学类以及小说等书籍后,我初初有了一些体会。读书可以了解生活以外的世界,了解伟人哲人的所思所想,了解人生方方面面的样子。以他人的处世之道作为自身行为准则的参考,最起码,我学会了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当从小说中了解人物跌宕的人生时,我也明白,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常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最为重要。没能在学生时代坚持阅读的习惯,使我错过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会感到彷徨,遇到任何问题都容易不知所措,自乱阵脚。当我选择重新拿起书,弥补当初的空缺并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时,终将有不一样的体验。
最后以朱先生对黑娃的一句评语作为结尾:“别人是先趸下学问再出去创世事,你是闯过了世事才来求学问;别人趸下学问为发财为生官,你才是真个求学问为修身为做人的。”
© 本文版权归 Le* Meng * @yh^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