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高大上的STEAM教育,谈何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近期,STEAM教育大为火热,很多家长颇为得意地说他们家孩子的学校就有开这门高大上的课程。
当然也有家长会问到,现在一些学校举行的机器人比赛算不算是STEAM教育?
许多人都知道美国政府人才培养计划很牛,加上我国教育部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未来五年规划中,也明确指出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但STEAM到底是什么?我们有不少家长都对STEAM教育误解不浅。

事实上,全国包括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人民大学附中、上海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等在内的600余所中学也都在开设STEAM教育课程。
但是,在我们一窝蜂地追赶这个教育潮流时,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美国STEAM素质教育的真谛了呢?STEAM教育到底在提升孩子的哪些能力?
对STEAM素质教育的正解是什么?
不难理解,STEAM是这五个单词的缩写:Science(科学), Technology(技术), Egineering(工程), Arts(艺术), Maths(数学)。
有人称这个STEAM教育打破学科界限很好玩,比如技术和工程结合,艺术和数学结合,科学和工程结合……
尽管我国学校在努力地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变革,让孩子在信息技术课上玩创造:几个发光二极管、几根导线、几只彩色小灯泡,加上开关、门铃、木板、小车轮、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张串联电路图,孩子们手脑并用地鼓捣起来!

但是,我们的“STEAM教育课程”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大多是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却没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我们往往过于重视和提升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创新意识却没有得到增强!
近年,国内STEAM教育的创新运动在渐渐开始生根发芽,很多机器人及创客教育机构兴起,但是把STEAM教育等同于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这些都是对STEAM教育的误解。
STEAM教育象征着创新意识的觉醒和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培养。
向美国学习STEAM教育
提升孩子哪些能力?
1、激发好奇的天性和主动探索能力
有调查显示中国青年与国外青年最大不同是好奇心和创造力。
比如,我们手上的笔,我们的教育的方式就很容易告诉你,它就是一支笔写字吧,赶紧写好点字或者练好字这个最重要!
但在西方教育中,孩子会想到笔制造的原理是什么?除了它是笔以外它还能干些什么?那么孩子就会被这些激发好奇心。
好奇不仅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和创造力也是一脉相承的。
孩子对事物的好奇是一种迫切认识事物的渴望,有了好奇心才能想到创造一件新的事物。
所以,让孩子爱上造物,在造物中学习,在造物中研究,比什么都重要。

2、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和认识能力
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STEAM教育绝不能够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只有在交互运用中,在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儿童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所以,与现实相关联,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

3、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STEAM教育要求孩子们动手动脑,使得孩子注重实践、注重动手、注重过程,但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不等于提升创造力。
基于创新意识下,结合动手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潜能。
4、引导同伴之间的合作和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自己一个人折腾,可能他很有天赋就创造了一个新事物,这是很酷的事情!
但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大多工作是以团队为导向的。
不妨在孩子钻研一个新事物或在事物上做一些创新的改进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在自主思考和探索的同时,善于与旁人或同伴交流或交换思想意见。
尤其在遇到问题时集体的智慧不容忽视,在动手的过程中力求解决问题,让他尝试在一个小小群体中的协作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这样更有利于帮助他把这股创造生命力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