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鱼谱》观后杂感二则
一 无用之用的《鱼谱》



为什么要写《鱼谱》呢?这本书算什么呢?——是的,写一本描述海鱼海草、海虫、海螺、海胆里生出小鸟的书有什么用?治愈,是这本书的意义。丁若铨的身体死在了写《鱼谱》的桌子上,写《鱼谱》的过程则拯救了他活着的时候那颗死去的心灵。他经历了来自于看不透的世人的打击,将目光转向透明的鱼类世界,在黑山岛那片穷绝水域中看到了生命的活泼与乐趣,观察、体会、记录这群有趣的生命体让他活了下去。当地渔民比丁若铨更熟悉这片海域的鱼虫,但他们不能表述他们的认知更看不到鱼作为“食物”之外的存在意义。丁若铨在记录乌贼鱼墨汁可以写出黑亮的字但不能久存某鱼骨可以治疗什么什么病中完成了他对自己的治愈,这本《鱼谱》也让黑山岛不再是可怕的绝域,黑山人有了《千字文》之外的认知,那是远洋大船是地球仪是地球和月亮的相互关系。上半年读苏轼初到儋州望着穷绝的海水自书:“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也!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这个画面就是剧照这样吧。人难免被某片海域困住,需要自己的那本无用之用《鱼谱》。感恩造物赋予我们不能自弃的意志。
二 美好的可居嫂
可居嫂的爱很单纯,她喜欢丁若铨说陆地人就是比海岛人清俊。陆地上受教育机会胜过海岛,可居嫂就爱上了那由学养而来的光彩。她不管丁若铨顶着怎样可怕的罪名,她以自己的善良顽强照顾丁若铨,她爱丁若铨的方式很简单,陪伴与照顾这个会写字的她眼中的“清俊”男人,在丁若铨消沉的差点坠海而死时,她用最奢侈的章鱼羹救活了他。当心爱的学生弃丁若铨而去,她用陪伴和崇拜撑起丁若铨的内心继续写作。可居嫂有自己美好的内心世界,她对男女平等的理解朴素无华,表达直率。她外形壮硕五大三粗但对美的向往和发现却毫不迟钝。当丁若铨把饭钱给她并随口说拿去买糖或首饰吧,她眼睛霎那间闪光,爱好是女性的天然。丁若铨在这个目不识丁的渔妇身上看到了许兰雪轩的智慧,可居嫂并不知许兰雪轩是who,她无所谓只简单地为丁若铨欣赏她而快乐。影片呈现他们在一起的镜头简洁干净,几秒,无限温馨,他们走在一起,不是寻常影片的苦难套路,他们是同类。导演没用崇高道德感来呈现可居嫂,但那份自然的纯朴善良聪慧顽强坚忍让人满心温暖和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