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彩虹合唱团
对话彩虹合唱团团员
- 团员的角度看合唱与合唱团
合唱是循环的呼吸,不同声部在换气时互相补足,很多人共同完成一个人无法完成的音。因此合唱团的呼吸是默契的网络,而指挥也有呼吸,这种呼吸更敏感,以点连网。
现代音乐是不和谐中的一点和谐,是渐进渐出的动人,带来精神快感,性与音乐的相似之处。而音乐里不和谐的东西会越来越多,因为大家的口味越来越重。
合唱团定期有音乐会之类的活动才有持续发展的机会。
- Q&A
彩虹合唱团特点?半年一本书的曲目量,风格多元。颜值高。人员组成丰富,男工科女音乐。
对合唱团的感受?习惯了这个圈子。工作+合唱团,合唱团氛围好离不开。在彩虹可以尝试更多可能性。
如何看待商业合作?商业曲也会认真对待。互利,都提高知名度,合唱艺术得以推广。
彩虹合唱团的多元风格?曾经害怕传统合唱圈不理解,但事实上传统合唱团会来听,学习创新的东西,被认可感。
合唱团这个乌托邦有没有阴暗面?没有阴暗体会不到美好,阴暗的地方放到音乐中化解。
文化传播的局限?期待又不期待
金承志是异端吗?这样也行?早知如此我也写点这样的东西了。
金承志的领导力?不是组织和安抚,而是让大家兴奋,很会忽悠人。
对金承志的印象?词曲才华横溢。个人形象和创作的音乐跨度大。想法很多,天马行空。对他人反应很敏感。老成,有距离感。开明,相互学习。画面记忆型。用开心掩饰紧张。
金承志的变化?老金在火前火后为人变化不大。过了毕业迷茫期,从参与者变成家长,从寻找从事方向变为如何让合唱团更好。
- 神曲《张士超》
合唱团会有些自嗨曲目,曲目时长在一分钟左右,而金承志制作的自嗨曲目《张士超》长达七分钟,并在写作上兼具完整性和技术性。《张士超》演出后,许工把音频视频先后传到网络引起了现象级传播,是万万没想到的。感觉被一棒子打醒,原来合唱文化可以这么广泛地被大众接受。而某种程度上来说,神曲的出现是必然,一定会有首人人皆知的《张士超》。只是和大家设想的从音乐界慢慢出圈不同,这首《张士超》让合唱团突然公众化。
《张士超》火的原因在于语言幽默,歌词共鸣,在保证古典音乐的结构下,又给人带来不同于古典音乐严肃气质的新鲜感和反差感,无法复刻。《张士超》火后让合唱的意义发生改变,从自己唱得爽变为认真对待,从业余到职业,传播艺术的使命感。
再次对话金承志
- Q&A
心里有封起来的一面?对,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自私,不想聊就不聊。我是外热内冷型。闷骚的人是外冷内热型。
怎么释放比较私人的情绪呢?没有被封起来或堵着的感觉。
焦虑夜晚情绪崩溃的经历?仅有18岁的一次。18岁的崩溃,不知道如何自处,与世界相处。后来解决不了的问题,不会深究,不会让自己受伤。
敏感的来源?小学二三年级时有强烈的虚无情绪,洗澡时害怕触摸自己平时不常碰到的私处,夜晚会在被窝里哭泣,我是谁,我的意义是什么。
无助受挫怎么疗愈?听歌看书,自愈。在家乱跑。
缺点?技术不足。我不缺感受和灵感,可能与童年经历有关。
作品?我的作品一定有演出的可能性。
习惯?自省。小时候甚至还会每天跪在床上反省。
- 启发
人有时候会在秩序被打乱的时候创造出新的可能性。
小学轮流整人的经历,从整人群体到被整的那个人,之间有巨大落差。后来的游戏团体、音乐团体是有安全感的。
面对乞讨的母女,不给钱,给吃的。有能力帮助别人,不是送钱而是让别人过得好点。
个人对于整体的判断,常常是盲人摸象。
合唱是西方文化,就像外国人写唐诗有难度,中国人写合唱也有难度。
训练可以把五音不全练全。
对话echo合唱团指挥
- 启发
国人对合唱的概念很长时间停留在“民歌或红色歌曲大合唱”的层面,也就是合唱是展现集体力量的方式,而金承志对合唱的推进给我感觉像是文艺复习,让合唱回归生活和艺术,有接近人民的部分,也有充满艺术价值的部分,他做出了有意义的创新。
艺术家应当是固执的,要坚守自己成体系的价值观和音乐理念。
艺术和竞技不一样。竞技的打分制是追求完美的逻辑。艺术可以犯错,只要有动人瞬间,犯错几乎不足为道。
从社会学角度看彩虹合唱团的神曲——54:20(对话张士超)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德彪西\瓦格纳\布列兹\巴赫\莫扎特\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