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理论》摘要和笔记(20211007)
人们在所有现有的任意收入川流中,将选择提供最大量欲求或最大量欲望的一条。 收入川流可以有数量大小、时间形态、构成与确定性等的不同。在数量大小不同而其他方面都相似的收入川流中,当然,最合意的将是最大的那一条。 在构成不同而其他方面都相似的收入川流中,最合意的将是收入川流中的不同成分对特定个人的边际欲求(依据价格理论中边际欲求的基本原理)是同它们各自的价格成比例的那一条收入川流。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在仅只时间形态不同的收入川流中,最合意的一条是依据支配着利率的那些原理来决定的,本书便是要阐释这些原理。 所以,任何时间形态都可以转变为任何其他时间形态,无论何人都不会因时间形态的关系而不能选择某一收入,相反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最大量现值来选择一个收入。 一个现代商人,利用借贷市场,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依据现值来决定他可能有的种种选择,然后依靠借款或其他融通资金的方法来消除时间形态方面的任何不便。 资本家是通过两者对于收入的选择的配合,而达到他的最后收入,这两者选择在我们的假定下,可以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重复说一遍,这两种选择是:第一,在许多可能的收入川流中选择有最大现值的一条;第二,在这一收入川流的各种可能变更中选择一种,变更使通过借贷或买卖来进行的。第一种是在不同市场价值的各收入川流中的选择,第二种是同一市场价值的各收入川流中的选择。 利率的变化就引起各种任意收入川流机会的具有相对吸引力的变化。……所以,一个投资人是依据利率的不同,在他可能有的各种选择中,做出极不相同的决定。 就个人来讲,利率决定他对任意收入川流的选择,但就整个社会来讲,因果关系则反过来——利率要受选择范围大小的影响。 投资机会原理,这不仅是经由单纯的贷款,而且是经由改变一个人的资本的用法。这一新原理主要是物质的或技术方面的,其重要性不下于人性不耐的精神方面的原理。【投资机会原理就是在不同市场价值中选择收入川流最大化的那一条。】 每个人都有特定的一系列的任意收入川流可资选择,它们的数量大小不同,时间形态也不同。 在这一系列的选择中,每个人要选取一条依据最后由六个条件所决定的利率来计算时具有最大现值的特定收入川流。 任一特定个人的不耐程度,即时间偏好率,决定于他所选择的并经由交换而发生变更的收入川流。 每个人在初步选定最大现值后,就通过交换来修改,使之成为他所最需要的特定形式。 利率必须是这样的一个利率,它将使市场达到均衡,即是说使供求相等。这就是,在每一段时期内,经由借债或售卖所造成的某一些人收入的增加,必须与经由放款或购买所造成的其他人收入的减少,保持平衡。 简单的讲,利率的决定,要能(1)最好的利用投资机会,(2)对不耐做最好的调节,(3)使市场均衡并偿还借款。 要之,这个理论是关于交换的原理,也是关于投资机会及人性不耐的原理。——“第二篇 理论的文字说明 6、利息的第二近似理论” 投资机会的概念是以“选择”的概念为根据的。一种选择是指一个人可能有的任何收入川流,他可以经由利用他的资源、资本、劳动、土地和货币来生产该收入川流或取得该收入川流。一种投资机会就是从这样一种选择或任意收入川流改向另一种选择或任意收入川流的机会。 它包括所有可能的投资机会——它包括那些能超过投资数额或成本而提供大量剩余的投资机会,同时也包括那些只能对投资提供负收获的投资机会。 如果我们开始选择目前利益较大的一个,并且探讨放弃这一选择而采取另一选择是否合算,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做法叫做投资机会。这就是,为了某些利益(后文将称之为收获)而遭受某些损失(后文将称之为成本)。我们权衡成本与收获的得失来决定这一投资机会的合算与否,这种成本与收获是用根据利率计算的现值来表示的。 当我们比较两个任意收入川流,并依利率的不同而定两者的优劣时,如果用适当的中间利率来计算两种选择的现值,那么这两种选择将会是不分轩轾的。这就是说,这个平衡利率是这样一个利率,它使两种选择的现值相等,换个说法,它是这样一个利率,设用这一利率来贴现,则采取一种选择的成本的现值等于收获的现值。 这一假定的利率,如果用于计算两相比较的选择的现值,将会使它们相等,或使它们的差别(成本与收获)相等时,便可叫做收获超过成本率,以后本书将普遍的使用这一名词。 于是“收获超过成本率”这个辞句,是应用于两个任选的收入川流的得失比较。重复说一遍,所谓成本就是起初一个人的收入川流由于资本用法的变更所造成的比较损失,所谓收获就是由于这一变更而产生的比较收益,这些收益是在以后得到的。成本可以说是今天的差别,收获可以说是将来的差别——前者是负数,后者是正数。——“第二篇 理论的文字说明 7、投资机会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