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说起蜀道,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诗中的蜀道,就是我们今称的“金牛古道”,相传战国时期,秦惠文王欲吞并古蜀国,强壮自身国力,无奈找不到入蜀的道路,于是制石牛五头,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粪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领五丁力土拖牛回蜀,成道,称之为金牛道。秦国大将司马错沿着此道直灭蜀国,从此蜀地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板块。“石牛粪金、五丁开道”固然是传说,但也反映了进入蜀地道路的艰难。在秦汉时期,金牛道是从关中地区进入蜀地的唯一途径,道路大概是从今陕西汉中出发,过勉县后进入四川广元,过明月峡、昭化古城(原葭萌)、剑门关,穿古柏苍苍的翠云廊,经绵阳、德阳,最后到达成都。想当初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蜀地发难、问鼎中原。唐玄宗、唐僖宗沿此路仓皇出逃、入蜀避难。正因为蜀地道阻且长、相对封闭,才有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古话。
剑门关因地势险要,诸葛亮在此垒石筑关,从此成为了蜀地重要的军事关隘。国庆节来到剑门关景区寻访三国文化,景区现有东、北、南三个门,三个门之间都有景区公交摆渡。在网上看的攻略,建议从南门进、东门出,从东门乘坐景区公交返回南门。后经实践证明,这条路确实最便利的,因为从北门进入景区看点相对较少。进入南门,步行10分钟就能来到景区的核心景观剑门关关楼。老的剑门关关楼在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拆毁,现有的关楼是2009年以后重新仿造清代样式修建的,整个关楼方正古朴、气势宏伟。登上关楼向四周环视,左右是笔直陡峭的剑山,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走出关楼的门洞,沿着一排步梯下行不远,过雷鸣桥后又继续爬山。在此,体力好的朋友可以尝试爬鸟道上山顶,鸟道沿着陡峭的剑山蜿蜒向上,走到窄处需要侧身通过,陡峭处需要手脚并用,犹如猿猴攀岩,这条路特别适合攀岩、徒步、登山爱好者,但是如果要走鸟道步行上山顶大概需要3个多小时。李白有诗云“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景区里也有“猿猱道”,可以让游客感受在悬崖峭壁边、万丈深渊上的攀爬,不恐高的朋友可以一试。体力不好的朋友可以选择坐缆车几分钟就能上山顶。山顶有一大型玻璃栈道观景台,可以一览剑门关隘的险峻和剑山岩石、植被的俊秀。关于剑门关景区的玩法网上已有很多攻略,不再赘述了。



既然是来此寻三国文化,就不得不着重介绍姜维,姜维和剑门关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剑门关楼的广场上随处可见姜维的塑像。景区内还有姜维墓、姜维祠,与剑门关核心景区人山人海相比,姜维祠可谓门可罗雀。
姜维何许人也?大多数朋友可能对蜀汉五虎上将关、张、黄、马、赵耳熟能详,对姜维有一丝丝陌生。姜维可以说是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重臣,官拜大将军。在汉朝,韩信、窦婴、卫青、霍光等名人先后任过此职。三国时期,官职基本随从汉制,大将军就是最高军事统帅。姜维本是魏国将领,诸葛亮北伐时,投降蜀汉,得到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死后,姜维更是秉承丞相遗志,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信念,先后11次北伐,但收效不大。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钟会、邓艾率大军攻伐蜀汉,大军横扫汉中,直扑剑门,关破则蜀汉再无天险。姜维率军在此阻挡,钟会屡攻不下,与诸将商议,准备撤还。就在剑门关僵持不下时,魏将邓艾居然从阴平道深入无人之地700余里,一路凿山通道、造作桥阁、攀木缘崖、历经艰险,绕过剑门关直抵绵阳,并击破守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刘禅受迫,在成都开城投降,姜维功败垂成。在投降魏国后,姜维还设法离间魏将钟会与属下的士兵,力图复辟蜀汉,后计泄被杀。
如今的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昔日的军事雄关,已成为旅游景地;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已被四通八达的出川大通道取代。从成都出发高铁4小时可抵西安,这可真是“朝辞锦城彩云间、千里关中一日还”。古人面容早已飞扬、黄尘古道多已湮没、烽火边城都已荒芜,唯有那一首首诗歌、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会始终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