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女人是否还要小作怡情?
婚姻,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我想,那应该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魔法。
当我不再是我,我的不再是我的,我们才是我们。
——青玖情感

所谓宠我,就是让我作?
暖男盛行的今天,每个女人似乎都给梦中情人加了一个标签。那就是要“暖”。所谓暖,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要宠我。
如何宠,宠到什么程度?更多时候,女人内心的需求是一杆秤。
关于宠妻,前两年网上有一个有名的话题,叫做大S的剥虾论。让我们姑且抛开两人目前的关系,单纯的看一下这个所谓的,剥虾论。
起因是,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当福原爱告诉大S自己帮江宏杰剥虾之后。大S惊讶的告诉福原爱,自己小时候都是爸爸给剥虾,妈妈说,吃虾一定要男人帮你剥。所以长大以后,她习惯了男人帮忙剥虾,如果没人剥就不吃。
于是乎,一时间会不会帮妻子剥虾,成了考察男人是否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的标准之一。对于这样的理论,网友的看法,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派。
有的人认为,大S太作,严重公主病,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偏偏要男人做,还当做理所应当。
有的人觉得,女人为了男人生儿育女,男人在小事上多照顾一些,也属应该。
这就像一个永远矛盾的议题。因为你爱我,所以应该宠我,还是因为你得到了我,就得宠我。
在我看来,其实哪一种都不是完美的关系。
因为不论哪一种都涉及到了,等价交换。当一个人付出的每一分,甚至感情,都被核算的清清楚楚记录在册,如同记账一般。一笔笔的要求对方等价回报,那么婚姻就变成了一场生意。
绝对的平衡,无法用要求来获得,但却可以通过心灵来得到。
女人要的是,男人主动的去做些什么,而不是当自己开口后再去刻意迎合。你不干我不愿的宠,不过是对于现状的忍耐。而忍耐就总有爆表的一天。
而那些要来的宠,哪里还有爱情里应有的惊喜与悸动。
倒不如在小事里,去寻觅一点小小甜蜜。融化在细节里的宠,才更值得品味。

你害怕自己会的太多吗?
我曾听一位结婚多年的异性朋友讲过一个理论。
在婚姻里,偶尔要无能一些。有些事情不要会,因为会了,你就要去做了。
且不说她的这个理论是否正确,首先那个她坚持自己必须不会的东西,是做饭。
她是个美食爱好者,却坚定的不想学习做饭。她总觉得,女人要做饭,是男女不平等的表现。而和她拥有相同看法的人,显然不在少数。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是这样的。
面的这个问题,网友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其中两位网友的答案,我认为很有值得琢磨的地方。
一位网友这样说,
另一位的看法,显然更犀利,也更现实一些。
而有趣的是,
提出问题的这个女孩,经过了, 抵抗和坚持,最终却还是学会了做饭。
虽然那时,她已经跟那个让她必须学会做饭的男人分手了。不过好在,做饭这项技能,没有随着这个男人的离开而消失。
她现在成了一个会做饭,能喂饱自己的女孩。
而回顾最初,女孩为什么会提出那个问题,我想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怕”。
对于女人来说,怕的是,如果会做,就要一日三餐,做一辈子饭。
对于男人来说,怕的是,这个女人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自己就要照顾对方一辈子。
其实在婚姻里,没有人有资格要求你,必须做什么,必须会什么。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来自于你自己的选择。
三毛说,“有时婚姻也会使一个女性迷失自己——不然,世界上杰出的女性原应多得多。”
纵容自己的不会,并不会给别人造成太大的麻烦,但却有可能让自己过得辛苦。
做饭这件事,不论男人女人,都不应该从婚姻的角度去分析。而应该以自己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
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会做饭,是否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你是否需要这项技艺。如果需要,那么就去做吧。
我们会的更多,只意味着,我们能够给与别人的更多。但是否给与,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给与,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小作怡情,不过是合理示弱
在中国,女孩子必备的“作技能”,大概就是拧不开瓶盖了。
从学生时代,到婚后多年,屡试不爽。
于是一个背后,搬得了大桶水的女汉子,在男人面前,依旧打不开一瓶小小的矿泉水。
真的是这样吗?不过是合理的示弱而已。
合理示弱,给婚姻中的对方增加价值感。
男人需要女人的依赖感,这让男人感到踏实,而女人收获了依靠,也让自己得以休息,感受被照顾的幸福。这就如同互相借力的两根支柱,在爱情和婚姻里,稳定的直立,不至坍塌。
示弱是女人天生的技能。这来自于生理上的不同,力量的悬殊,让女人善于示弱。但如何合理,却很难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