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诺贝尔文学奖
查看话题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最冷门的得主,不冷门的题材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7日揭晓,获奖者为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这位作家冷门到就没有过中译本的单行本作品在国内出版过,所以,对于国内读者来说,肯定是完全陌生的。
不过,译林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非洲短篇小说选集》,里面收录过其两篇短篇小说,倒是能够对作者的风格窥探一二。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获奖理由:因为他对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中难民的命运的毫不妥协和富有同情心的洞察。
再来看看新闻通稿里对他的介绍:阿卜杜勒拉扎克·格尔纳是一名非洲裔英国移民作家。他结合自身经历,以非洲人的视角书写殖民历史,其作品聚焦于身份认同、社会破碎、种族冲突、性别压迫等主题,获得了国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而《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的两个短篇《博西》和《囚笼》在这方面体现得非常清晰。
《博西》通过主人公哈吉对少年时友人博西的回忆,讲述了国土离散和种族冲突的故事。小说模糊的背景是我们极其不熟悉的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的历史,这点与奈保尔的出生地加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有点异曲同工,后来,两人也都有了相似的文学路径——英国。
做了一点背调,桑给巴尔1890年成为英属殖民地,1963年宣告独立,这期间发生过黑人对阿拉伯人的驱逐和杀戮,《博西》大概就是隐喻这段历史的。
另一篇《囚笼》的故事就比较简单,讲述了一个学徒式的小商贩哈米德周而复始、一成不变的经营着雇主法吉尔的店铺,因为与一个经常来买东西的漂亮姑娘的相遇,在阶级身份、城市变化和男女身份开始迷失自我,生出困惑的故事。
纵观两个短篇故事,大概对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题材和风格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期待他的长篇作品未来能够被引进,但是并不看好他的作品可以受到追捧,毕竟像奈保尔、拉什迪这样的后殖民作家阅读的门槛还是很高的,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作为补充,即便是我们不那么陌生的印度。
虽然石黑一雄与他们同归为英语后殖民三杰,但是我一直觉得后者是不能与前两位相提并论的,石黑一雄的作品还是通俗很多。与之相比,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大概介于他们之间,他的故事还是易读的,但是题材的背景可能对国内的读者来说,更为陌生了,毕竟像阿契贝这样的作家已经证明了非洲的故事并没有太多人关心。
回来再看诺贝尔文学奖,近几年来,越来越陷入一种桎梏,双标和两极的趋势也是越发的明显了。而他的权威性和对文学爱好者的吸引力显然也在慢慢变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