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抽象与隐喻的艺术
最近最火爆的网剧就是Netflix的韩剧《鱿鱼游戏》,作为日韩粉的我还是绕不过,在病痛折磨下断断续续终于看完了。 我的感受是它火是有道理的,就像韩影《寄生虫》一样,你可以吐槽它各种问题,但依然抵挡不住它火,奈飞排行榜韩剧第一次排到榜首,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欢。只能说韩国影视剧现在越来越成熟了,它熟谙各种流行影视剧的套路,能够迅速抓住大多数受众的兴趣点,用最简单直接和精准的方式迅速传播。 《鱿鱼游戏》采用的是年轻人喜欢的叙事模式,即游戏设定的剧情套路,通过剧中人物一路闯关升级抵达叙事的高潮。这种叙事套路直接灵感来源是日剧《大逃杀》,间接灵感来源是中文网络小说早已烂大街的写作套路——玄幻穿越文。一般是把故事角色从现实世界一路弄进设定的世界,不断地通过主观设定障碍来打怪升级,比如美女总裁爱上小保安,小保安最后是军神,最后一路升级成为仙界大佬。但《鱿鱼游戏》能火可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当下流行的基本叙事结构和元素。它最动人之处在于娴熟地运用这种高度简化的游戏杀戮模式来把现实社会抽象化,并通过抽象化之后,来隐喻现实社会,从而把人类现实生存境遇的残酷与现实社会形塑的丑恶人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同为人类的基本同情通通被逼到绝境,从而展现丑陋的动物性。 因此,这部网剧最大的意义就是抽象和隐喻,它时时刻刻通过剧情来映射现实社会的荒谬和丑恶,来隐喻现实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剧中所有参加游戏为了获得高额奖金的人都是现实社会负债累累家庭生活濒临崩溃边缘的人,他们只有通过铤而走险去寻找人生的翻盘之道。而对应的,现实社会中各种犯罪和铤而走险的人,实际上也是试图翻盘人生,但现实社会可能比游戏更令人绝望。游戏中要么赚大钱要么死掉,现实中却没有这么简单直接,它是通过岁月慢慢吞噬你,让你根本没有任何翻盘的可能。剧中每个人的人生都充满悲伤,这群人其实都是“该死”之人,所以才会在游戏设定中慢慢死去。 《鱿鱼游戏》最明显地隐喻是在最后一集结尾处,剧中在播报韩国现实社会的一项数据——韩国的家庭负债攀升率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中国。 满屏的弹幕中,我看到其中一句话,心中猛的一震:这鱿鱼游戏要放在中国,有多少人会参加呢。 有多少人参加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中国有房贷车贷的家庭可太多了。 还是在结尾,整部剧的大boss,也是游戏的直接参与者001号老头,躺在病榻上说很怀念小时候的乐趣。后来的人生,无论有钱没钱,富有还是贫穷,都了无生趣。他之所以想玩《鱿鱼游戏》,就是想找回生而为人的意义和乐趣。 这是这部剧提出的最大最深刻的命题——生而为人,活着的最大乐趣和意义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从生到死,几乎每个人都要不断地赚钞票来获得我们赖以生存的一切基础,我们在这个庞大的游戏系统(社会系统)里按照既定的规则获取资源,维持生命,或者更进一步得以维持活着的快乐和幸福。我们都是这个庞大系统的horse,奴隶,我们的社会生活比网剧里的游戏设定要复杂残酷多了。现在流行的词汇“韭菜”、“内卷”、“躺平”、“佛系”等等,无不都在昭示现代社会制度下人的工具性命运。正如《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句台词: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韩国影视剧之所以在全世界做出特色,很大一部分就是对社会制度的反思与批判,虽然日剧也在批判社会,但更聚焦于人性和局部社会问题的矛盾。欧美影视剧也有批判,但没有韩剧这样大量地以现实真实事件为素材来抨击社会,甚至通过电影来促进社会进步。这也不得不让人对韩国编剧和导演表示尊敬,如果影视起不到唤醒麻木的灵魂和激发下层人民的思考,起不到对美好的事物和人性的向往,起不到对丑陋和邪恶的揭露和批判,那它的作用又在哪里呢,单纯娱乐至死的傻乐么。 《鱿鱼游戏》以一二三木头人的童年游戏开始,通过抠糖饼、拔河、猜弹珠、踩玻璃(类似于跳房子),以一对一对抗性游戏鱿鱼游戏结束,隐喻了人类社会所有的生活工作皆为“一场游戏”,个体的一生,所收获的,只是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与痛苦。除此之外,其他一切位子房子车子票子女子等衍生物,都终将随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