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装solo 禾木~小黑湖~喀纳斯
时间:2021年10月4日~5日
据传,喀纳斯大景区最美的时间在九月底,第一场雪或者冻雨来临之前,那时候白桦树和欧洲山杨堆叠出红、黄和其间的过渡色,绘就一幅多彩的油画。那是她的黄金时代,一场冬天的雨雪过后,便只能剩下备受摧残的容颜了。我出发的时候当地已经下过两天的雪,考虑到6号之后会有大幅降温,4日~5日是我唯一的时间窗口,错过就只能等下一年。
3日下午在冲乎尔坐班车上去,班车从布尔津开往禾木,每天两个来回,布尔津发车时间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禾木发车时间在此基础上增加2-3个小时差不多。由于堵车,晚上九点左右才到禾木村,吃了青椒鸡蛋+米饭,灌好两壶热水1.5L+0.5L,赶紧睡下,明天早起。
D1 禾木~小黑湖
天气:阴、多云
路况:山路、冻土、积雪(平均15cm,局部40cm)
没吃早饭,五点就收拾好从旅店出发,沿着轨迹往哈登平台方向爬升。这时候天还黑得很,约等于北京冬季的凌晨两点半,依靠头灯和手电开路。从山上回望村子,这时候没有什么光,静悄悄的,只能听见禾木河的流水哗哗淌过。天气真冷呀,只能运动热身了,我穿着速干T+抓绒+冲锋衣,一级一级往上。头灯所过之处,能看见地面和草丛中星星点点的反光,亮晶晶的,可能是霜晶,也可能是此地多见的云母片。
六点钟,月亮才刚爬出来一点点。走过木栈道,便在泥土路上爬升,路面冻住了,硬硬的很好走,路两边还只有轻微的结霜。不时环顾能看到发亮的牛的眼睛,一对一对注视着我,有牛大哥在总能让人安心。流水声慢慢变大,又缓缓变小,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穿越了禾木河,继续向西北方向前进。
七点半,这时候天还没亮,尚需要头灯照明,能看见路边一点积雪了。路边休息一下,吃一块士力架吧。
七点五十,进入黎明时分。八点二十到垃圾堆,此处有路牌提示“有动物出现 注意安全!”这时已行进9.5km,身处西伯利亚冷杉和白桦树的包围之中,深黛、明黄、赭黄斑驳交错,缀以白色的噪点,又因为左右招展的藤条和小树枝,画面显得杂乱而缺乏美感。
眼前是几座连绵的高山,积雪显示出它一条条的冲沟,将灰色+土黄色的脏脏的色块划分成一条条、一块块、一点点,溪流在它脚下小跑。




十点半,我才算是踏入了雪地,脚下的积雪变多,每一脚都踩在雪上,柔柔的,没有嘎吱作响,是沙沙的声音。一直到进入小黑湖的领域之前,这一路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奇观,无非是看见了三四个木屋、一条条小动物的脚印,小心地趟过乱石堆花费了不少时间,给圆耳朵的啮齿类动物拍照。



到下午两点就不行了,积雪已经能有三十多公分厚,还好可以循着马蹄的印记前进。马蹄印已经被雪掩盖,剩下一个个浅窝,一脚深一脚浅,缓慢推进。下午三点半的时候,还没有到小黑湖,置身于一片洁白之中,只有黑石点点,雪深处能接近膝盖,艰难跋涉。已经失去信号很久了,需要给自己加油。最后两公里走了两小时,翻上一个山坡,终于看见远处一个又一个“铁笼子”,这是牧民的毡房骨架。导航路线告诉我到小黑湖了。
精力和意志力狂掉,我没有动力想着去找小黑湖,努力往一所小木屋挪过去。积雪没过膝盖,每一步都很艰辛,只想在暴风雪来临之前,安全地睡下。
从禾木一路到小黑湖,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小黑湖的地域正刮着风吹雪,只有一只乌鸦在眼前飞过,没有信号,不知道晚上会不会下大雪,不知道明天能不能走出去。情绪很糟糕。我从木屋的窗户钻进去——这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按下不表——这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庇护所。
心情沉重,明天会是很艰难的一天。今日行程23公里,明天估计还有23公里左右,而且明天不能早起了——满世界的积雪是不可能顶着头灯开路的,只有在黎明之后,我才可能从这里脱身,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往回下撤到禾木呢,回禾木的话如果体力不济,可以在中途的木屋里再休息一宿,第三天回到禾木。如果要继续往前走,前面的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而且路线不熟悉(返回禾木的路好歹已经走过一遭),但是好处是通往喀纳斯的路线海拔下降较少,相对会好一点。一边烤火吃饭,一边想着这些事情。最终决定:1、明早天亮之后看天气,如果天气好,一直顺着喀纳斯方向走,找庇护所;2、如果一早天气恶劣,等稍好些的时候出门找信号,再回小黑湖木屋等一宿;3、如果去往喀纳斯路中天气变得很差,就及早回到小黑湖木屋,坚决不能在空旷的雪地过夜。
体力耗尽,精力衰竭,意志力已是风中残烛,有点超出意料了。深刻反省,一是自以为走过雪地,初冬的雪不算什么,况且还有雪套和冰爪,过分低估了阿勒泰的初雪,在40cm积雪中前进和踩着4cm的积雪是两个概念,走两步就得大喘气,白茫茫一片也完全没有视线、路径也被深厚的积雪覆盖;二是看网络上的信息,误以为小黑湖还有牧民、还有毡房、还有200元一公斤的羊肉,实际上牧民早已下撤,对这一点稍有心理准备;三是自以为带上手台就能搜索联系上同行的队伍,人多不愁,实际上一个人也没有——今天本来应该有一个团要上来的;四是对路线不熟悉导致的不了解手机信号情况,从早上七点多开始失联,有点轻微的慌张,担心同事报警上新闻。
努力恢复平静,要求自己入睡。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D2 小黑湖~喀纳斯
早上醒了之后还待在睡袋里面,外头雾蒙蒙的,啥也看不见,亮度也还不够。起来之后煮热水、吃饭、收拾。紧急之下闯进木屋情非得已,留下了身上所有的现金大概两三百块钱,希望屋主人体谅,明年夏季再来多消费一些吧。
九点半从小窗口溜出去,外面已经有些亮堂了,只是似乎刮着风吹雪,视线不太灵。很知趣地把相机收进背包了。我昨晚进门的40公分的脚印只剩下一小半了,门口外完全看不见前人留下的路径,只能对着路书,走几十米就调整方向。向前的途中终于看到小黑湖了,她被皑皑白雪包围,被密密的纱布笼罩,只能远远瞥见一点轮廓。她既不宽阔,也不秀美,只是一个海子,一个水塘子,是目视范围内唯一可以流动的东西;但是她一动不动,静静地躺在那,像一块钢板,一块结了霜的钢板。

刮着大风,小雪花和着高山砸过来的雪粒,混杂在一起,模糊了视线,带走了体温,消磨着意志。拖着腿在这一片灰白里缓慢前行。这时候我有点体会了麦克劳德所描述的,“整个人侧着走,像一把斜斜插进风口的刀子”,我的上半身是刀把,下半身是锈迹斑斑的刀刃,在灰白色的织物上留下钝钝地小口。这把刀子缓慢地往前扎着,它先留下了一条连续可导的曲线,然后在某一点又停下,奔着另一个角度走去,产生一个不可导点;如此循环。四野茫茫,只有灰白色,哗哗的风声,和凛冽的气味。才走了一公里,仿佛已经失掉了半个灵魂。


终于在小黑湖南侧的山坡上,裤腿上传来了久违的振动。像是一束电流,从毛皮透过血液一直冲向大脑中枢,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同时发挥作用。这把短刀被甩在砧板上,嗡嗡颤栗。有信号了!给营地回了电话,微信回复了几条说明没有信号的情况,然后开启飞行模式,继续往前扎。
这时候脚步突然变得很轻快了,这刀变成了一把明晃晃的快刀,你甚至可以听见他在山坡大地之上划过去的嘶喇声。这把刀与世界产生了联系,它不再只是一把刀,它是一把连着数根线索的刀,任一条线索都可以把它从这片天地里抽离出来。它稳定了。它扎实了。它像一条游鱼一样富有弹性地前行。棱角分明的雪山从未如此俊俏可爱,上一刻它们还是不通人情的怪物。
好消息接着赶来,前面可以看见马蹄印了,应该是前两天牧民下撤时留下的,一条又一条,时而交错,大多数的时候平行,像一条拉链延伸向高山。我顺着打开这件雪白的棉衣,能看见他春天的消息吗?
风继续吹,路继续赶,不知疲倦,翻坡过水都不在话下。只是太阳太亮了,雪地太亮了,晃得我两眼空空。
无穷天地,那驼儿用你精细!
自然啊,你这冷酷的魅惑者,你这战无不胜的对手,饶了我罢。我大叫一声,随后即被战胜。




下午一点左右就赶到牧道了,宽宽的,平坦的,积雪浅浅的,抚慰少年人胸怀。这一方天地似乎是被两边的山峰挡住了吹雪,或者本身就降雪不多,偶尔露出几块土黄色的草皮,像是给烫出了一个窟窿。路上会遇见黑褐色的树林,在雪山脚下拱卫着,叫人肃然起敬。
六点半,不一会就走到了喀纳斯景区换乘中心,坐区间车到新村住下。我两颊发烫,心脏咚咚跳,是时候缓缓了。




TIPS:
1.长时间走雪地一定要穿戴雪套,不然裤腿会完全浸湿冻住,无法前行;长时间在雪地徒步之后,鞋子湿透可能无法避免,可以穿两层袜子保暖,袜子外面裹一层塑料袋包住,防止雪水进入。
2.雪地行走面部一定要做好防晒,由于气温低,不会觉得热,但是紫外线很强,几个小时就会晒伤。
本文仅作为个人生活记录,不构成任何出行建议。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