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阅读|正面管教019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金句: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贡献行为。
金句:孩子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感想:
我们一直有一个错误观念——为了让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让他们感觉更糟。
我们认为,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招来痛苦时,他们会趋利避害地选择做父母或老师要求的事情。
如果是自然后果,比如摸刚开的热水会烫伤,那孩子一定会纠正自己的行为。
但如果是逻辑后果,就不一定了。
在发生冲突时,逻辑后果只会对追求过度关注的孩子有效;当孩子的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逻辑后果要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合作之后才有效。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确一点:父母或者老师之所以要改变孩子的行为,是为了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让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比如,孩子喜欢在厨房和父母一起忙来忙去,但是在父母看来,孩子是在“捣乱”,在帮倒忙。
这时候,比起让孩子停止行为,或者接受惩罚,父母主动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孩子帮忙摆放碗筷——会更有效。
这可以让寻求权力的孩子,拥有价值感与归属感。
-你好,我 @满满 是【满满的奇思妙想】,专注财商教育,家庭教育。会计师,心理咨询师三级,盖洛普优势训练营守护者,师北宸老师写作营的学员。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