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图会

著者:(明)王圻(明)王思羲
出版社:廣陵書社
书号:978-7-5554-0993-9
出版时间:2018年03月
册数:107册
中图法分类号:Z224
作者簡介
王圻,(1530年~1615年),明文献学家、藏书家。字元翰,号洪洲,上海人,祖籍江桥(时属青浦县)。幼年就读于诸翟,嘉靖四十四年(西元1565年)进士,除清江知县,调万安。擢御史,忤时相,出为福建按察签事,谪邛州判官。两知进贤、曹州,迁开州知州。历官陜西布政参议,乞养归,筑室淞江之滨,种梅万树,目曰梅花源。以著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辍。享年八十有五。所辑有:《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两浙盐志》《古今考》《洗冤录》。所注有:《周礼》《武经》。所著有:《青浦志》《海防志》《吴淞江议》《洪洲类稿》《水利考》《明农稿》。王思义,王圻之子,字允明,明代江苏华亭县人。生平未详。与其父王圻合著有《三才图会》一书,刊刻于世。其中《草木图会》六卷、《身体图会》十二卷,颇有益于医药之学。思义还著有《宋史纂要》《香雪林集》《故事选要》。
出版説明
現代漢語用“圖書”表示文獻的總稱,這一稱謂可以追溯到古史傳説時代的的河圖、洛書,可謂歷史悠久。在古代的文獻研究活動中,學者也多注意器物、圖像的研究,如《詩》中的草木、鳥獸、《山海經》中的神靈物怪,禮儀中的禮器、行禮方位等,學者多畫爲圖像,與文字互相發明,成爲經學研究中的“圖説”類著述。又宋元以後,庶民文化興起,出版業高度發達,版刻更加普及,在普通文獻中也逐漸出現了圖像資料,這些圖像廣泛地涉及植物、動物、日常的物質生產程序與工具、平民教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流傳至今者,是我們瞭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憑藉,通過這些圖文並茂的古代文本,讀者可以獲得對古代文化生動而直觀的感知。爲了方便讀者利用,我們經過調查,將古代文獻中圖像、版畫、套印文本等系統編目,輯爲叢刊正式出版。
本編選目兼顧文獻學、古代美術、考古、社會史等多種興趣,範圍廣泛,主要以版刻圖像資料爲主,包括經典研究,如《禮書》、《樂書》等,也包括古代平民生活中的日用文獻,如《事林廣記》、《居家必備》之類。此外,圖像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一大作用涉及平民教化,古人對此很早就有清楚的表述,所謂“圖像古昔,以當箴規”,(語出何宴《景福殿賦》)明清以來,民間勸善之書,如《陰騭文》、《閨范》等,皆有圖解,其中版畫高下不齊,除了作爲古代美術史文獻以外,藉此也可考見古代一般平民的倫理意識,實爲社會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編選目涉及多種類型的文獻,於叢刊中一視同體,并無高下的分類,但考慮到古代經、史、子、集的區分,有其合理的基礎,本編中於經典研究的文本與普通文獻亦於封面中略示區別,以存其莊嚴。其中有部份社會史性質的文本篇卷無多,若獨立成冊則面臨裝幀等多方面的困難,則取同類文本合為一冊。所有文獻皆爲影印,存其原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