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智的名校攻略】系列分享会,没有强背景如何以N种姿势收割梦校offer?
以下文章来源于RAC设计课堂

只有985/211这些名校背景才能申到国外顶尖院校吗当然不是!RAC【机智的名校攻略】系列分享会向你展示那些没有强背景的学长学姐们如何靠合理有效的申请策略完成高质量有特点的作品集最终成功拿下宾大、哥大、UCL、AA、港大、新国立等名校offer!

报名方式转发本篇文章至朋友圈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RAC干货绵绵】备注【双非+院校专业】即可免费参与讲座!

主讲人介绍
普通背景也可以弯道超车!

讲座详情
N种姿势收割名校offer
LECTURE 01

主讲人:胡蝶本科:南京工业大学雅思:7GPA:3.7/4OFFER: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MLA香港大学 HKU MLA(推研信)
申请回顾 我爸是学城市规划的,高考完建议我读风景园林,事实证明还蛮合适。我们学校好几个学长学姐都是RAC的老学员,并且他们都很强,所以选择了RAC。申请期间难忘的事很多,在上海和RAC的小伙伴们画图虽然累但是总体很开心,实习收获也很多,并且最后一段日子在静静家住,吃吃喝喝,缓解了很多焦虑。
申请时间线 我开始准备应该来说相对较早,又因为是金牛座喜欢把事情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所以大二的暑假开始自己准备雅思考试,每天都在刷题总归是10月份过了雅思。大三的寒假就开始了作品集的第一个项目,到2020年的10月基本上作品集定型后,几个项目就在不断的修改调整完善。同时10月份开始了在Valentien的实习,这段时间就比较累了,实习,文书和作品集修改同时进行,拼命赶进度终于还是投了NUS的第一批。改图是永无止境的!之后就继续实习,带着佛系改改作品集,把剩下的几所学校投掉了。
作品集主线 做作品集阶段还是非常自由的,几个项目的场地选题也都是自己考虑的。如果说算是为了NUS做的调整的话,有一个大尺度滨水项目是为了申NUS做的(因为听学长学姐说NUS比较喜欢这类项目)。我觉得申请有时候是很玄学的,还是享受做作品集的这个阶段,相信自己,坚定自我,展现自我就够了。每个项目能有自己思考的切入点,自洽的逻辑,其实做完后回头会发现,不知不觉这些project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风格。
作品集展示《SOUNDSCAPE: Modernity vs History, City vs Nature》设计者:胡蝶指导老师:魏霖studio项目:呦呦鹿鸣—通感,转译与组合
在南京秦淮河边的一个被高架环绕的公园,进行声景观重塑。通过对古代秦淮河岸5种声音的提取、转化,并抽象为景观,先通过地形物理上削弱噪音,再利用水景,重建秦淮的声音记忆。

LECTURE 02

主讲人:黄子涵
本科:吉林建筑大学 建筑学专业托福:109GPA:3.76/4获奖经历:多次校级专业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2018-2019年度国家奖学金2019年全国大学生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二等奖2020年Alternative-realities Competition荣誉奖吉林省建构大赛优秀奖国家BIM二级建模师
OFFER:宾西法尼亚大学Upenn MSDAAD (最终去向)
哥伦比亚大学GSAPP MSAAD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MSAUD Entertainment Studio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Mich March2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USTL March2 15000$/年奖学金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 March 6000$奖学金
申请回顾 对于整个阶段的申请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摸着石头走路的,身边的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主动的去花时间试错,去收集信息。最初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前景其实抱着很不确定的态度,我的时间规划是从19年的11月开始的,真正的开始作品集是从20年的4月份开始第一个项目的制作,英语的学习战线拉的很长,大三下学期开始接触托福学习,做集子的时候有段时间3周3次考试,语言时间安排的不妥当就造成之后的安排很阴间,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上岸了。本科期间如果说唯一一件感谢自己的事情就是,愿意去折腾,4年多的时间里参加了一些竞赛,有设计类有制图类的,都有了一些成果,竞赛的经历更多是磨合一些团队合作中的技能,专业能力是可以共同提高的,但是学会倾听是一个需要自己慢慢牺牲锐性不断内化的一个修炼过程。除了参加竞赛有刻意的训练自己之外,我还考了一些建模师的证书,一方面是为了之后无论是申请留学还是找工作能够有加分的效果,一方面也是希望给自己阶段性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申请时间线 2019.08-2019.11学校课设和备考托福同时进行,在赶图周的最后一天去考试,出分71分直接昏厥。。。2019.12-2020.03假期里准备托福备考,疫情原因没能考上试,不过还是每天坚持练耳朵机械记忆。2020.04-2020.06第一个项目的制作,并且同时兼顾学校死亡的3个课程设计。2020.07-2020.08进行第二个项目的制作,同时兼顾第二次托福的考试,完成第二个项目的初版后回家复习考试,出分82分。2020.08-2020.09进行第三个项目的制作,并在studio的中期回家脱产准备语言考试,出分93分。2020.09-2020.119月第二周进行第四次托福考试96分,回线下补完第三个项目的图纸,报了语言班全力以赴冲刺。从9月21日到10月15号之间一共进行了3次考试,最后一次出分109。2020.11-2020.12在宋老板的调教下开始第四个项目的制作,学了个口头禅做设计别整太多楞个里格楞。2020.12-2021.01 完成第五个设计的修改,针对不同的学校整理对应的版式,完成最后的投递。
作品集主线 对于整个阶段的申请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摸着石头走路的,身边的资源相对比较有限,很多时候需要自己主动的去花时间试错,去收集信息。最初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前景其实抱着很不确定的态度,我的时间规划是从19年的11月开始的,真正的开始作品集是从20年的4月份开始第一个项目的制作,英语的学习战线拉的很长,大三下学期开始接触托福学习,做集子的时候有段时间3周3次考试,语言时间安排的不妥当就造成之后的安排很阴间,好在最后还是成功上岸了。
作品集展示《四合院》
设计者:黄子涵指导老师:阿宋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一个小尺度的住宅项目,也是一个单人studio的项目,宋老板的四合院,项目本身并不是去真的复原一个印象中的四合院,而是宣扬一种新的历史建筑保护的态度,如何保护属于我们本身民族的建筑文化,四合院作为一个强烈的中式的符号,一定有它独特的可以延续的设计机制和意义,项目的价值在于否定一种刻意仿旧造旧的修建态度,而是选择延续原有的设计方法论去设计一个新的现代建筑,虽然看起来不像四合院,但它其实是四合院。值得思考的不是局限于推敲原有的居住空间,而是将这套方法论嫁接于一切合适的建筑类型去,这是这个项目想要强调的价值观。
《哲学原型与技术批判》设计者:黄子涵、张哲、吴泽恒指导老师:言语这个作品the Black Box是和阿哲还有小吴在言语老师的哲学原型与技术批判的studio上一起完成的。Black Box 是一个建筑叙事的项目,就是一种把建筑学作为一种反讽或者辐射现实的工具。我们构想了一个未来的世界,整个世界的建筑都是从一个巨构的3D打印机打出来的,并且由四通八达的履带送向不同的街区,马丁路德金作为叙事主角 ,曾经载入史册的那句我有一个梦想,在这里梦想是我要住上一个好房子。建筑作为一个语汇,不拘泥于本身的空间设计,而是通过算法作为一种讽刺遗存的社会不平等问题一种工具,我把房屋当作是用来买卖的一个产品,通过算法来实现整个社会的运作机制。这是一个由巨构3d打印机打印房子的世界,人们在享受技术带来的社会运行的便利,也交织着技术带来的结构上的弊端。比如,技术是没有感情的,不会自主的去选择分配的机制,这背后其实是一个上层阶段对中低层阶级人群的歧视。


居住空间在这里成为了一种罪恶的象征,对于上层阶级来说可能是一个雕塑,对于中低端人群来说就是一个污名化的标签,技术在这么没有优化原有的分配结构,反而加深了人与原有社会结构的仇恨。

LECTURE 03

主讲人:马俊达本科:广州大学 风景园林
GPA: 3.53/5.0
OFFER:伦敦大学学院 UCL MLA (在读)
爱丁堡大学 Edin MLA 21 months
建筑联盟学院 A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米兰理工大学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Heritage
申请回顾 最开始想要留学是因为表哥的影响,作为家里第一个走向国外的人,无形之中也成为了我这一辈的榜样,所以在我爸妈的威逼下选择了出国留学,后面慢慢的随着年龄增长意识到了学位的重要性,也在UBC的交流中感受到了许多国外的氛围,发现其实国外的教育跟中国的教育还是有一定的差别,一方面在肯定国内教育的基础扎实、实践性强,另一方面也想去尝试国外包容不同的景观思想的教育背景和人居环境。之所以选英国其实也是对欧洲文化的向往吧。比较认同列斐伏尔的《空间与政治》里对空间去中心化这个理念的描述吧,也受到了查尔斯·瓦尔德海姆在景观都市主义里对景观与基础设施在城市的融合与建设的影响吧,一方面想让景观与基础设施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另一方面也想要创造一个更加去中心化,更加平等的景观空间,感觉未来会更加去往大尺度的景观城市设计方向走。
申请时间线 大四上学期加入RAC→大四寒假开始第一个项目→大四暑假开始第二三个项目→大五实习期补充修改作品集→因为拖延症晚期本来在十月份可以提交的作品集拖到了十一月
作品集主线 主线:基础设施的复兴设计风格:个人感觉整本作品集算是比较新颖或者疯狂的,都围绕着偏城市、偏景观都市主义的方向去走,因此其实三个项目下来并没有比较old school(比如纪念性景观、偏生态)的东西。思考的视角:感觉作品集还算是比较全面,有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设计,也有通过人文关怀进行场地改造,没有说有特别出众的东西哈哈。选题风格:因为主线是基础设施的复兴,所以针对这机场、铁路、桥梁道路进行设计改变这个场地原有的性质,相当于是海陆空缺了一个海吧,为了补全这个毕设也选了跟海有关的船厂码头去做,也担心申请不到学校想留一个后手可以后期补到作品集。
作品集展示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WATER》第一个项目是关于岑村机场改造的,受到A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和Plasma Groud Lab事务所的影响,场地前身是二战时期的日军占用的机场,后面改为军事机场之后即将因为机场搬迁而废弃,在我们调研下发现场地的城市管道汇水其实是与机场北端重合的,与此同时车陂涌也流经场地,所以打算以水为出发点对场地进行设计,将一个简单的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发展成用折叠式地形的雨洪管理场地的一种比较大胆的尝试,在设计的过程也尝试了许多以前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制作了极其昂贵的模型,尝试用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对场地进行分析与设计,这也要感谢灏哥的指导,不断地去锻炼我们理性分析的思维。☞ 2019studio47 | “落脚城市”—— 机场与城中村的城市再融合(可点击查看)

from 马俊达

from 马俊达
《Abandoned railway diary——in everyday urbanism perspective》这是我最后一个做的项目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项目,受到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上对空间去中心、平等的影响而做的一个设计,我并不如同以往的景观设计师一般自上而下的、以自己价值观为主导对他们的场所进行设计,相反,我基于他们对场所的认知自下而上的对这个场地进行了一次低成本、轻介入的设计。广州废弃铁路的调研中,我发现对于废弃铁路长时间荒废的情况下,周边的居民也是自发地用景观的手法改变废弃铁路,将自己的生活方式融入铁路之中,例如艺术创作、种植花卉等等,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采访、了解他们的生活,与他们共同参与与铁路相关的一切活动,例如花卉的种植、涂鸦等,我感受到了当地人们对废弃铁路这一基础设施带有的独特的情感,他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乐园,自发的对这一个无人看管的乐园进行改造。因此,我将这跨越了整个荔湾区的广钢铁路按照使用功能分成了四段,每一段都做出极其轻微的介入去设计场地,通过艺术装置的手法做一个小的改造,延续他们的生活习惯。可以说这个设计其实并不是主流的,他并没有对周边大尺度的影响,他可能只是一个及其微小且只服务周边居民的一个小型的低成本的设计,但我觉得这其实更像是一个底层草根在面对尚未定型的灰色场地所发出的自己的一份薄力。☞ 2019studio46 | 广州废旧铁路再利用(可点击查看)

from 马俊达

from 马俊达
LECTURE 04

主讲人:Avery本科:青岛理工大学 建筑学(合作办学)GPA:85/100OFFER:伦敦大学学院UCL Urban Design March
建筑联盟学院A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March爱丁堡大学 MSc Architectural and Urban Design谢菲尔德大学 MA Architectural Design米兰理工大学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申请回顾 接触到建筑这个专业是因为初三时看了一个关于高迪的纪录片。当时就被高迪的米拉之家深深吸引,后来就了解到有建筑学这个专业,坚定了我学习这个专业的信心,也正式把能够学习这个专业当成自己的目标,支撑着我走过了整个高三。因此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都被我选择课建筑学和建筑学相关专业。幸运的是,我学到了梦寐以求的专业。大二的时候老季和多多来我们学校宣传,因此与RAC结缘;在后续的了解中被RAC的专业性与耐心打动,坚定的选择了RAC。从7月6号第一次到线下到2021年的一月初离开,在RAC真的收获了太多太多,不管是知识还是朋友。记得在申请最艰难的时候跟爸妈打电话感慨最幸运的是在这边有这么多志同道合一起追求梦想的伙伴。整个做作品集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从最开始的申请美国,又因为语言放弃,到后来因为作品集的瓶颈期去和闻昭老师聊,在聊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研究型项目,就改变了自己的申请方式与申请目标,后续过程 又在为研究型项目做准备。这个过程逐渐认清自己的兴趣点和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申请时间线 2020.07 去RAC线下开始作品集第一个项目2020.08 作品集第二个项目,CV完成2020.09 作品集第三个项目,回校打印成绩单2020.10 完善前3个项目图纸,完成PS初稿,考托福2020.11 作品集第四个项目2020.12 修改WORKSHOP项目第五个项目,PS终稿2021.01 完成所有申请
作品集主线 最开始是准备申请美国,后来因为语言没准备出来转申了英欧。我申请的项目比较偏综合,所以我的作品集就比较综合,以大尺度为主,其中加上了很多参数化的项目。
快来锁定RAC【机智的名校】系列分享会更多机智的名校攻略以及独家申请干货秘诀不容错过~
报名方式转发本篇文章至朋友圈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RAC干货绵绵】备注【双非+院校专业】即可免费参与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