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书摘
1、韩东《五万言》
真实并不面目狰狞,只是因为自我要生存必然以真实为敌。狗闻见虎尿味儿便瑟瑟发抖,生命的恐惧自远古传递至今。真实对自我的生存而言,就是这样的一头猛兽、猛兽的气味,我们闻得见也辨得出,所以会竭力回避。拥抱真实谈何容易?它不是人先天的品性,但可以是后天的觉悟和一意孤行。
黑暗和虚无将跟随他数年,这是一个关键期,谁也无法相帮。或者重获自由,或者进入一个更坚硬的外壳。表面上的解脱肯定会到来,只是灵魂的出路有方向的不同。人就是这样变得纯粹和可怕的。
自由的情感不是快活,不是幸福,不是刺激,而是一种稀释至透明的东西。空间、流动、未知、可能性、不及物,如风一般,是块结的气化。
2、梁其姿《面对疾病:传统中国社会的医疗观念与组织》
最令中国医疗史学者羡慕的,是西方医疗史这个领域不处于史学的边缘,而已融入整体的西方文明史,成为其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换言之,医疗史与欧洲主要的历史发展阶段,如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19世纪革命、女性主义、后启蒙思潮等紧密相扣。同时,研究的取向亦自然地随着主流思潮、史学的发展而发展。
3、董启章《爱妻》第20章
那么,托尔斯泰的历史观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说,就是对既有的历史研究方式的否定。(。。。)唯一最直接地接触到战争实况的,就只有前线的士兵。问题是,在连绵数公里的野外战场上,连士兵也不知道整体的战况如何,只是盲目地谋求生存而已。到了最后,战胜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士气了。就算是人数少的,死伤多的一方,只要有士气,就是赢家。
4、[英]萨拉·贝克韦尔《阅读蒙田,是为了生活》How to Live: A Life of Montaigne in One Question and Twenty Attempts at an Answer
文艺复兴时代的读者沉迷于各种极端,写诗时要出神忘我,正如战争时要狂暴,恋爱时要狂热。在这三件事情上,蒙田似乎拥有一只内置的恒温器,只要温度升到某一个点就会自动断电。这是蒙田如此推崇伊巴密浓达这名古典时代战士的原因,此人在乱军之中仍然能保持头脑清醒;这也是蒙田重视友情甚于热情的原因。他说:“超越常理的性格总是让我感到恐惧。”蒙田珍视的特质是好奇、善交际、有同情心、热爱同胞、适应力强、有智性而能够反思、能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以及“善意”——这些特质没有一项能与火热炽烈的灵感相容。
蒙田甚至主张真正伟大的灵魂是在“平凡”中寻得的——这是个令人震惊的说法。吊诡的是,这也是个极端的说法。现代人大部分认为平凡是一种匮乏、受限的状况,这是现代教育导致的认知。蒙田这么说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去理解他的话。他是否又在跟读者玩游戏?就像有些人怀疑蒙田提到自己记忆力不好与思考迟钝,只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或许某种程度来说真的是如此,但蒙田说这句话时似乎是认真的。蒙田不信任野心勃勃的人;对他来说,想超越众人,最终只会让自己连人都当不了。
5、刀尔登《不必读书目》
《山海经》要配着图才好看。
《徐霞客游记》中最好看的,是最后一批日记,特别是《滇游日记》。其中最好看的,又是曾被钱谦益批评为“多载米盐琐屑,如甲乙账簿”的,写旅途中日常遭遇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