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誓”在东西方的结果:一个一地鸡毛,一个山崩地裂

同样是发誓,东西方又有何不同呢?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马上想到西方摩西西奈山的发誓,和东方愚公王屋山的发誓,及其结果。
早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谈东西方“发誓”的现象、文化与结果。文章题目是《 对天发誓:一种中国本土沟通行为的传播社会学阐释》,作者署名是潘祥辉 。这是一篇好文,很受启发,更例证了东西文化的不同导致今天的结果。当读到文章中说:
日本学者平势隆郎阐述了发誓从口头走向文字的过程:“从文字尚未出现的时代开始,各个部族(或诸侯国)就通过向神祈祷的行为确认相互关系,遏制违背约定的行为。
这就可怜见地证明了我的直觉:发誓(誓言)构成必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约”定。或者直接说,发誓是站在“契约”的大地上的行为。翻开另一篇名为《西方契约精神》的短文,里边说:在西方文明中,“契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契约及其守约就是西方文明的核心要素。 里边又说:契约精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欧洲发展的历史。如著名的《圣塔菲协议》在我们中国百姓看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一个国王竟然会愿意同义个平民签订契约。然而在西方人看来,这恐怕是件极其普通的事情。
我的关注点就是上述东西的不同,以及为什么?继续读《 对天发誓:一种中国本土沟通行为的传播社会学阐释》,当读到这一句:
(在中国文明中,)神明的报应与人世的报应是相互对应的。中国人的发誓因此包含了一种“崇德报功”与“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
马上悲凉感心底而升,可悲的就是,东方德感一出场,西方的正义就被东方的仁爱消融了!讲仁爱便丧失了原则,便遇事摸棱两可,便等于什么誓言都顿地成埃。要知道约的创世纪,是西奈山上的摩西。摩西的发誓是只讲正义(守约)不讲道德(血缘之亲)的。为了守约可以血亲不认地杀死不守约的同族人,且是大批杀戮【1】。用社会誓约关系取代宗法血缘关系,这样的“约”才山崩地裂不失信,也是残酷的。
反之,中国的誓约道路与西方相反,不是保持在上帝面前,而是由“天道”下降到“人道”。 即以人间神替换天上神:
中国古代的社会道德实发端于此。
东方之约的问题就出来了。原本上帝之约,”约“的正义性讲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驺狗”。这里“道德“掺合进来,道德来自人,如果人有信,何须上帝。故中国之约的展开结果,是“种下龙种,收获跳蚤”。总之,誓约在东方,到此开始糊弄天下人了。
(原本,)发誓即是与神达成某种契约。
而到了中国文化中,绝对存在的“上帝”、“上天”和“神祇”,却作了“天人合一”的转换,变身为人间相对性的“天命”、“天理”、“圣贤政治道德”和“黎元”、“天下”,直到今天的“党”和“人民”。最后,潘祥辉在此《 对天发誓:一种中国本土沟通行为的传播社会学阐释》文中敷衍开,说道:
苏联建国后,宣誓的仪式仍然保留,但“上帝”的位置被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党”或领袖。在没有宗教支撑的语境下,宣誓开始等同于一种“公开宣言”。
2015年7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但问题在于,我们可以引进西方的宣誓仪式,却难以引进这一宣誓仪式背后的宗教和历史传统。
所以,我的结论是发誓在东西方的结果,一个是相信亲亲人间美好,好人好报,落得一地鸡毛;一个是山崩地裂,认约不认人的上帝作证,响当当硬邦邦。
-------------
注【1】 《“自由”源自“神性高于族性”——有感于电影十诫》(吹笛 豆瓣日记,https://www.douban.com/note/811299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