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on 《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
当我看到一部以彩虹为切入点的电视史,一切是这么整齐而清晰,就像所有的历史教材一样有可视化的节奏与规律,会让人误以为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光明的节点,感叹一下好事多磨,你看不就这么过来了吗。 这就是一切历史教材的误导性,and we are still far from anywhere。我们正在经历的,将来会成为历史,但是一切又是非线性、暧昧模糊的。当然如果我还是那个在美国学习制片、对国内context一无所知的留学生,我也许会热泪盈眶,并为下一个assignment中是否要添加一个少数角色做一些research,感叹一下电视对于人的影响,重塑一下作为电视工作者的责任意识。 也是当然,这个纪录片并不能给现在的我带来希望,因为在我们正在经历的context下,所有纪录片中的叙事变得格格不入,不讲道理。我们甚至没有办法选择我们想要看到的广告,因为所有广告都是同质化的,更不用说我们去自主选择我们想要看到的传媒作品,like, 我甚至都怀疑他们能被称之为作品吗? 我们活在这样一个时代,when 所有事情都发展的太快,以至于当你想为一个很习以为常的事件撰写一个小史,惊讶地发现它的时间跨度只有几年。可以纪录的节点过多,以至于目前完全整理不出头绪。 有生之年,如果我们有机会拍一部我们自己的从暗到明史,如果算到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时期,电视史甚至都不是一个option。因为在媒体的realm我们有太多有趣的可聊的事情,我们会谈到隐藏自己性取向的男女艺人,为了投市场所好扮演有同性恋倾向的直人,沉迷耽美的年轻女性,藏于缩写与黑化背后真正的性少数群体,被全员yy成女同的女性偶像团体。。。对了,如果想要聊到时尚与彩虹史,那我们也有太多可以聊的。Cheers,祝我们有朝一日可以书写这样的一部明朗、愉悦的历史。
Anyway再回到我们纪录片本身,看这部片子的过程就好像重新上了一遍大学的电视史。纪录片主要涵盖了电视新闻与影视作品是如何present LGBTQ群体的。我非常喜欢这个说法,就是我们会在影视作品中去寻找自己的presentation,a little bit of this, a little bit of that. 因为我自己正在经历性取向探索的过程,我最主要的action之一,除了去跟身边的old gay聊、交友app上熟悉黑话以外,就是去各大影视作品、以及UGC中去寻找“自己”,or simply educate myself。我记得我最早看的就是阿黛尔的生活,当时我对于女同的理解还停留在T or P的阶段,我当时对于剧中人物的理解也是那样的,结果在肉体情节中,发现两个人是互相的关系,which一直有意无意给我留下了女同xing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之后再接触到“枕头公主”这样的词,我会很明确地说,这不是我理想中的关系。这就是我本人在启蒙阶段,碰到了很棒的影视作品的一个例子。 除了认识自己以外,another learning is多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拓宽人生的广度和包容度。我小的时候说过很不敬的话,就是质疑为什么我们要关注minority,难道不是majority的生活会让更多的audience产生共鸣吗?这话没有错,并且是建立在成功塑造一个majority的narrative为前提。但我们为什么要去关注minority,是不是说我们不是少数人群中的一员我们就可以不去给予关注?如果我们有朝一日,成为了那个少数群体的一员,我们会希望自己如何在媒体中展现?当我们身边出现了少数人群,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方式去与他们对视与交流?以及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叙事的缺失是否意味着他们不存在?这都是我们会去思考的问题,也是少数人群希望得到presentation和attention的意义。
我们要恭喜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一些对抗,也要懂得感恩上海的男tong性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地位和关注。我们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美好变革表示感激和侥幸,也时刻对暗涌着、依旧被隐藏与审视着的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