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徒步毕拿山小马山(未登顶)
按惯例先总后分:
路线⛰️
黄泥涌峡出发(黄泥涌水塘公园)▶️渣甸山山腰绕道▶️毕拿山▶️小马山▶️鲗鱼涌树木研习径▶️鲗鱼涌回市区;全程约8.19公里,虽然未登顶,但从出发点开始也花了3个小时才下山。
总体难度:2.5/5(除了渣甸山上一小段上山路比较难,其它都对新手很友好)
交通🚌🚇
往:市区坐车到黄泥涌水塘公园(具体车程可自行Google)
返:终点鲗鱼涌地铁站
P.S. 如果到位于大潭道的港岛径六段终点,可以坐16x大潭水塘▶️柴湾站公共小巴总站,然后自行回家。这样的话全程约8.5公里,爬升277m,下降449m(3-3.5小时)
下面是本人最硬核的爬山心路历程,读者可自由享用:
全程不算长(没有按预定计划走到港岛径6段终点),下山路也很友好,全是水泥平路,但是和同行的伙伴依旧筋疲力尽,以下且听笔者叨叨:
- 天公不作美,上山行至裸径处遭遇暴雨
山上的天气和疫情期间的通关消息一样不靠谱,行前大伙都做了功课——今天是近期香港雨季里难得的多云无雨天,以至于走到山上少数没有遮荫处时看到下雨还很乐观,想着这场小雨应该很快就停吧。结果小雨无征兆地变成了大雨,无处躲雨的众人只能哆嗦着撑着伞就地在台阶上蹲下,以期能躲避30度角冷雨的打击,1分钟……2分钟……过了不知多久,大伙巴巴望着身旁的溪流哗啦冲过,雨水汗水浸湿了衣服直钻皮肤毛孔(雨打躯干无处藏,众人衣物无一干太绝望了)。心态在遇见两位飒爽归来的逆行登山客发生了改变——当我们蜷缩着在台阶上苦哈哈地盼雨停时,那两位偶遇的外国驴友与我们十分豁达地打了招呼,只见他们赤膊上身,浑不忌惮全身湿透的窘境,落落大方地问候道“You good?”(你们还好吗),看着雨水顺着他们的肌肉肌理而下突然开朗,便也回了句“Yeah! Good luck!”(很好啊,加油!)而后大家沮丧的心情也有了缓和,既然都淋湿了,那就无所顾忌地继续前行吧!
P.S.在半山腰上遇到斜漂暴雨的话,即使撑伞也毫无意义,身上照样会淋湿,不如豁出去加速着小心下山(千万别受伤,不然途中无处消毒包扎更难熬也更扫兴)。

- 全程最难
上山这一段是全程最艰难的路段了,也是新手比较畏惧的地方——没有完整的路,只能恢复四脚兽形态(手脚并用地爬)。爬山当天山上湿度大,所以很多大石🪨很滑,走起来要很小心谨慎,期间因为紧张没有拍太多照片。

- 每个新手最慰藉的时刻
伪驴友最宽慰的无疑是下山回到市区的那一刻。下山路是名副其实地对新手友好:一条直通终点的平水泥路,而且坡度不高路径多蜿蜒~并且尾段有丰富的机会和香港特产打照面——野猪🐗
P.S.香港的野猪,特别是登山路径的野猪基本不会主动攻击人,也不怕人,擅长登山及钻洞,难怪漫山遍野地生长。

感悟:爬山这类户外运动,同行队友很重要,这次有幸碰到一群靠谱又体贴的同校朋友,没有出发前鸽的也没有中途负能量独行甩队的。期间我带了1瓶750ml水,因为爬山路不宜携带,1位小姐妹主动帮忙背了一路,带路的小队长也很热心的帮忙收纳我的个人物品(因为笔者只带了个小运动腰包只能手提水壶和雨伞),使得我的爬山路虽然有坎坷但也算顺利完成~
照旧以山顶的美景结尾(爬山虽单调,但山上的美景值得为之追随),希望日后还有机会能刷完全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