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查看话题 >朋友圈记录的我在北京这十年
除了记录电影和书籍,平时用豆瓣真的不多,但是看到这个话题,真的很想写点什么,回忆回忆过去这在广州,北京,上海的十年
2009年底去的广州,奔向当时的爱情,硬座一晚,灰头土脸从广州站出站,铺面而来的湿热也抵挡不住想要迫不及待见到他的兴奋,他穿着白衬衣,在出站口的人群里冲我眨眼睛,这个画面,时至今日依然清晰,爱情的样子
为了方便他上班,我们租住在海珠区工业大道南石溪村的一处民房里,离他公司比较近,典型的城中村,城乡结合,人多,嘈杂,月租600,大概有20平米,有个常年照不见阳光的窗子和相对还算干净整洁的独立卫生间,比较痛苦的是离我工作的地方需要单程通勤一个半小时,那份工作持续了4个月,感觉每天都是精疲力尽,但毕竟还是有情饮水饱的年纪,苦,但也还能坚持
虽然没有留下那时候的照片,但我2020年去的时候感觉也没太多变化,石溪村整体还保留着当年的样子,就是受疫情影响,很多店铺都关门了(最后那张是我当年租住的房子楼下的大门)








只可惜好景不长,生活的窘迫,工作不顺心,再加上我本身性格自带点喜怒无常,4年的感情,最终在毕业的一年后,在广州,走到了曲终人散,那时候还没有微信,还没有朋友圈,翻遍了QQ相册,竟然也翻不到当时的半张照片
哭干了这辈子所有的眼泪,感觉没办法在留在广州哪怕一天,在2011年2月,过完年后的几天,带了几件衣服,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不同的是,这次没坐硬座,咬牙买了个卧铺
从北京西出站后,想到了曾经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五棵松,于是坐上地铁到五棵松附近找了个日租80一天的招待所就一刻也不敢耽搁的开始找工作,毕竟口袋里就2000多块钱
运气还行,在跑了2场招聘会后,就找到一个外贸跟单的工作,做进口家具,最神奇的是还在招聘会上认识了个老乡妹子,于是两个初到北京囊中羞涩的姑娘果断决定合租
在到达北京的第5天,我们搬进了对外经贸大学附近芍药居几号院的一间房的次卧,2011年,整套房子没有客厅,被隔成大大小小4个房间,我们住的那间房在次卧里算大的,大概12平米,租金1500/月,我两一人750,当时两个人的工资都在3500左右,隔壁有对小情侣,住的那间房,只能放下一张床,主卧住了个经常光着膀子的光头大哥,前胸后背左青龙右白虎的,一度我们看到他都怕怕的,后来有一次洗手间漏水漏到楼下,楼下的阿姨上来逮着我和室友骂个没完,大哥这时候出来解救我们于危难之中,从此,大哥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就从古惑仔变成英雄了
这应该是我在北京留下的最早的照片了,拍摄于2011年4月,对外经贸大学

2012年记忆犹新的是721暴雨,我还记得那天我淋着雨从北三环走到北四环,为什么淋雨我忘了,但一直记得那天我穿着一条蓝色的连衣裙背着个双肩包,全身上下从里到外湿了个透,好像没有哭,但非常低落,当时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可怜的人,却不知道原来这场雨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

2012年底,室友受不了北京的气候,决定离开北京,我犹豫了一下,想着到底是要花接近一半的月薪继续住在这间次卧,还是换个便宜的房子,但是想要换个1000以内的,只有两个选择,1,半地下,2,5环外(通勤至少1小时),考虑再三,我决定搬进公司隔壁那栋楼的半地下,单间,公共洗手间,500一个月
也是2012年,我斥资2000多的巨款换了一部智能手机,中关村买的组装版索爱,其实很不好用,但我依旧视若珍宝,也是这一年我开启了朋友圈,朋友圈的第一张照片,是在后海李记买的牛肉烧饼,看到7块钱的烧饼这么多牛肉,真的觉得很满足

此时,我依旧在刚来北京找的那家外贸公司做着跟单,工资涨了500,到了4000块,不过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也在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消耗殆尽了
2013年,回广州看了场许巍的演唱会,和当初那个他,心里或许还是爱着他吧,但是已经不再执着和他在一起了


看完演唱会,回北京接着上班,8月份,第一次去了朝阳公园,虽然其实离住的地方不远,但在此之前一次也没去过

时间一晃来到了2014年,这是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1月份的时候还住在那个半地下,地面楼梯下去,一条长长的有道,两边都是大小不一的格子间,有的有小半截露出地面的窗户,有的暗无天日,把门一关完全丧失了时间,其实很想让你们看看是个什么样的环境,但是真的找不到当时的照片,也许就是觉得没面子,所以当时什么也没拍,唯一留下的照片就是买的这个韩剧主君的太阳的山寨同款娃娃,一直到现在它还跟在我身边

那个时候,经常去对外经贸大学附近吃饭,都是学生,价格也比较实惠,这是在西门的左右手意面吃意面的时候看到的留言,虽然自己孤孤单单,但是看到的时候还是心里暖暖的

2013年的时候,喜欢上化工大学对面金鸡百花影城旁边那家麦当劳的兼职咖啡师,于是,每周都掐着他在的时间去买杯咖啡,即使后来已经很脸熟了,也还是不好意思跟他多讲几句话,遗憾的是,没有集齐一整张有他名字的卡片,开心的是,2014的520,他给我制作了一杯特别的饮品,还送了一块巧克力蛋糕


我人生的转折,始于2014年6月份的一部TVB电视剧,点金圣手,里面有款金融产品,名为CCoin,后来发现,原来是隐射BTC,当时看那部剧是如痴如醉,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觉得那才是我想要的工作,就更加觉得自己正在干的工作是浪费生命,于是脑子一热果断裸辞,然后疯狂在网上找金融类的公司
这一找,也开启了一扇我认识世界的新大门,当年北京高大上的华贸中心,全都是些以招人为由骗人充值的外汇黑平台,手段一致,高薪诱惑我们这群跃跃欲试的愣头青,去面试以后声称可以提供免费培训,然后开始洗脑,告诉你你马上即将走上人生巅峰,月入5万10万都不是梦,前提是你要先在他们平台充值通过账户资金增长测试证明自己才能入职
这个坑我是踩了,从信用卡套了2000美元充到他们平台,经过一个月的废寝忘食,我发现我亏钱的单子明明不多,结果账户的资金还是不停在减少,原来手续费和隔夜利息比我亏的单子还多,,,
在账户剩1200多美元的时候,我果断把钱取出来,那会儿还比较幸运,至少这1200美元顺利取出来了,没被坑得一分不剩
后面的操作,就如有神助了,自学经济学原理,逛各种金融交易平台,然后认识了我的师傅Ben,很惭愧,虽然是师傅,但其实还比我小两岁,耐心告诉我用哪个平台,提醒我关注哪个品种,还记我们当时还争论过BTC到底靠不靠谱,那会儿才200美元一枚,虽然他觉得可以试试,我并不看好,但最终我们谁都没买,现在想来买不买都不重要,就算买了,我们也不可能一直持有到它涨到5w美元
2014年末,短短半年,我已经用那最初的1200美元赚了我当时两三年的工资,于是我从芍药居的半地下搬进了北3环边那个麦当劳隔壁楼上的小一居,月租3700,可惜的是麦当劳那个我喜欢的咖啡师已经不在那了
那时北京的雾霾很大,但是我的人生好像刚刚看到曙光,我一腔热血,信心百倍,仿佛自己是站在Titanic船头的Jack,就差大喊一句 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 我开始不喝麦当劳的咖啡,时不时跑到五道营享受一个美好的下午



现在回想起14年,依旧是我人生高光的一年,在这一年我做了很多新的尝试,看到了生活的其他可能性,我开始跨出国门背包旅行,但是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不在此赘述了
时间来到2015,这一年也很惬意,我依旧在外汇市场上拼杀,闲散时去中关村很火的创业咖啡听听故事,约朋友去簋街和后海喝酒闲聊,还有就是,单身了三年多,我又谈恋爱了,我们一起看果味VC天台演唱会,一起玩海岛奇兵,在游戏里互相表白,一起开着车从北京一路玩到普吉岛





2015年的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那天意外醒得很早还去国子监看了个书法展,雪刚停没几天又经历了PM2.5达到峰值的500多的雾霾,能见度可能就200米吧,那天还非要任性地出门去安贞UME看了场电影


2016的跨年,在家开了party,来的朋友也有超级有意思,有会说中文的韩国小哥哥,有大院长大能说的段子的北京土著,当然还少不了恋爱酸臭的情侣,大家喝酒撸猫看恐怖片,对了,我又搬家了,搬到了雍和宫附近的一居,月租5800

2016年,美元已经结束了单边走势,我在汇市赚钱的日子也算告一段落,但我还是保留了继续关注政治新闻和经济动态的习惯,生活比较闲散,不背包旅游的日子就经常游荡在北京的各个角落,2016年,29岁了,那时的我也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对自己很满意






北京是个冬天也能穿一条裤子的城市,常常出门没冷透就会上车或者进室内,所以,很多人的穿衣风格就是T恤,仔裤,外面套个羽绒服,就完全离开了毛衣秋裤这种东西,我也是习惯了这样的穿法,后来去了上海都有点不适应

北京的春天很短暂,没有沙尘的日子也是极美的,最先开的是雍和宫围外的花,然后是元大都,4月份的元大都,是不是也一点都不比4月开满樱花的日本差(第一张北京元大都,第二张日本大阪)


2017年的8月份,因为在国外体验过AIRBNB,所以决定在北京开设AIRBNB,于是,我多了个身份,民宿房东,当然房子是租的,那个时候北京的管制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 我一口气租下了4套房源,两个一居,两个两居,是的,我又搬家了,还是在雍和宫附近,搬进了一间两居的主卧,是我到现在为止也很怀念喜欢的房子,另外一间用来接待房客,这也是一段非常奇妙的旅程,见证了很多终成眷属的感情,还有孙子带着老兵爷爷来看升旗仪式的感人故事




然后,在2017年的下半年,我的他去了上海,其实,当时我的心还是非常排斥离开北京的,我真的很喜欢北京,大气,包容,秋冬还有南方没有萧瑟和沧桑,我的朋友也都在这里
我去上海看他


但是我有怎么会舍得离开北京呢,尤其是这样美的北京

2018,割舍不下北京,也割舍不下感情,开始往返于北京上海两地,其实有点忘了当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条朋友圈,王府井的教堂前,也许是因为工作,也许是因为感情,也许是因为别的什么,真的忘了……朋友圈记录的大都是美好,这样的丧屈指可数,但不代表生活都是一帆风顺,在北京,我也有过很多玩转反侧深夜痛哭的时候,孤独,无助,又有哪个北漂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没有体会过呢

加班到最晚的一天,赶上了1号线的末班车,整节车厢只有我一个人,有一瞬间,感觉诺大的北京,也只有我一个人

然后,我剪了短发,去了上海,下雨天坐在静安大悦城的摩天轮下面抽烟

光棍节又回到北京,逛了逛奥森,没有情人,但有惊喜

2019年,我在北京的最后一年,初夏还是会去后海转转,看看大爷们在后海游泳

接着,在感情和北京之间,经过两年多的纠结和犹豫,还是选择了感情,我决定妥协,离开北京,去上海,嫁给他,于是,我关掉了经营了两年多的民宿,真的,发自内心感谢这段相遇


虽然离开了北京,开始在上海生活,但是还是常常想回去看看,尤其是疫情之后,对北京的想念到到达了一个峰值,等一放开,就赶紧回去看看熟悉的四环路,看看熟悉的簋街corner精酿啤酒屋


后来,又回广州看了看,当年那个他,已经做爸爸了,虽然早已不联系,但是看到他首页那个像他的小宝宝,心中还是不免酸涩,广州也还是当年的样子,湿热,到处都是烟火气

如今,已是我在上海生活的第三个年头了,我已经适应了上海和北京的种种不同,也开始接受或许以后也不能再回到北京,但在我心灵深处,北京依旧是那个让我做梦,让我成长,让我经历我这辈子最多的快乐的地方,因为北京,它拥有了我最勇敢最有活力的这十年
我不知道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不会也爱上上海这座城市,但我会在上海好好地生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