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故事、语调及其他》读后感
作者杰克·洛曼从英国的博物馆更新陈列中,写出的这本书。就于欧洲惯常的写作风格,形散,依然阅读很流畅,总结很费劲。看书中,有如下几点思考:
1.欧洲的写作和阅读风格导致,在展馆策划中,会大纲提炼特别随性,不像中国在文字上有清晰的逻辑线条。但是深究下去,会发现,依然清晰,只是表述随性。所有欧洲展馆都有这类风格,会给观众搭建一个特别轻松的参观体验,没有教科书般的教条感,更符合普通大众休闲娱乐的需求。
2.叙事结构上:
必须按照一定顺序参观,才可以被理解还是参观者任意参观也可以被理解?
观众需要参观前了解相关知识么?
时间顺序对展览是否重要?
留下开放式结尾还是总结性结论呢?
3.语言层次:长度、结构、关键信息、词汇、专业术语、背景知识
图画书
儿童读物
故事书
娱乐性小报
严肃性报纸
学术性书籍
4.撰写展览大纲
一页纸分为左右两半,左边讲述、右边观众体验
5.叙事手法
开始:顺序或倒叙:平衡被打破或者表述一个进程
高潮:突然转变地方或时刻
结尾:总结或开放
多学习戏剧手法和叙事元素
注意展品的氛围、设计和叙事元素、教育意义三点间找到平衡。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