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8读书分享|一边向往自由,一边逃避自由的代价
整个八月里,生活好像按下了重构键。我被动的配合着这股不可预料的涌流,在我还没来得及反应时,已步入一个陌生的处境,被推入漩涡里的我,除了感觉到巨大的不适感外,说不上有什么情绪,每日迷失在过去和现实中,幸好还有书籍。
“那些所有的,沿着群山边缘,沿着戈壁滩起伏不定的地势,沿着春夏寒暑,沿着古老的悲伤,沿着漫漫时光,沿着深沉的畏惧与威严......”
李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朴实无华,记录着在这广袤寂寥的山间,哈萨克民族生机勃勃的万物,细腻的文字表达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和生活本身的美好。
“我不能形容黄昏的漫长。从夕阳沉甸甸地斜坠在西天时世界的金黄,到太阳完全陷没地平线后世界的清亮,再到星斗浮显并且越来越明亮时世界的越来越幽深.....。”
这本书是李娟为了寻找写作素材,特意找了一家牧民,与他们一起迁入冬牧场并与居麻一家生活了半个月后留下的文字。
牧场生活对我们充满魅力,但它实际上却是单调冗长的。转场,驻扎,放牧,喝茶,串门,在风雪中入睡,这些哈萨克牧民一生几乎都是围绕着这群牛羊骆驼而行走和生活。也正因为牧区条件的艰苦,所以游牧生活中的一点点美好都被无限放大,被人们沉浸式地去体验。 说不清是生活在损耗他们的青春,还是他们通过踏实的劳动在扎扎实实构建生活的最大意义。
“你要知道,所谓的‘现在’,站在‘过去’就是‘未来’。所以,时间旅行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让我们返回到过去,把自己不满意的修正过来。”
简单来说,就是男主通过破坏脑子里的某处神经而促使个人时间观念错乱,从而改变自己整个生活现状......
具体原理和操作可能我当时也没看懂,或者看懂了也忘了,总之很烧脑,也非常有趣,颠覆三观,脑子比较好用的同学应该会觉得很对胃口。
“因为女人不是—根据我这段时间以来的切身体会—天生就顺从、贞洁和会打扮的。他们也只是通过后天乏味无比的训练,才学会这些的,因为,如果他们不那样做的话,就根本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故事讲述了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少年,因受到女王的恩宠进入宫廷,但却由于受到爱情的蒙蔽而一夜间功利尽失。随后隐居乡间,沉迷诗歌却再次受到背叛与戏弄。而后出使土耳其,在一场大火中变身为一名女性,并且作为仍然具有男性记忆的贵妇而生活。在这种亦男亦女的处境中,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对女性的刻意压制和女性在社会中所受的不公待遇。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这本书通过对话方式试图在观念上重塑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因为态度即人生。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观点即以“目的论”来取代我们原来持有的“原因论”,比如说你不想出门,并不是由于过去某种原因导致社恐,而可能是当事人抱着某种目的而逃避社交。其实,这样一种态度的好处就在于你发现你的行为自我选择的结果,是可控可变的。除此之外,这本书还对人际关系等其他方面的行为进行论述。说白了,就是为了引导你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那些你觉得难以消化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过于偏重主观态度对幸福人生的重要性未免让人感觉把问题简单化了。与此同时,读一本书也是很难改变你的人生,甚至没有任何作用,只不过是当你步入人生的死胡同里,书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让你喘口气,给你续上一命,然后继续接受生活的毒打罢了。
关于如何实现有效整理的书籍,我是过一段时间需要读一本,打一支强心针。
这本书从选书购书、做读书笔记和笔记检索等一些列读书方法和技巧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实用性的建议,核心观点就是尽你所能将所有抽象观点实体化。
如果你希望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读书奇招恐怕你要失望,因为书里关于读书的方法大多是老生常谈,但读完后它会让你产生一种“哦,原来这么做用这样的效果”,从而更加注意养成某些读书习惯。
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现代存在主义的先驱,提出了所谓存在即选择行动和自我肯定。胡塞尔继承了存在主义思想,并进而引来了海德格尔和萨特、波伏娃、加缪等一众信徒。
虽然几位存在主义者在后来的发展过程里,思想中某些观点不同甚至冲突,但无一例外,都认为存在主义应该是现时的、批判的、独立的、自由的。
萨特甚至将他的哲学信念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他的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上。
尽管几位大哲学家由于观念冲突分道扬镳,但都同时做出了一个选择,就是将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存在主义。
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时我们往往由于自己的软弱而承受不了自由的代价,所以选择放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