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网络文学——网文创作者们的附骨之疽

在网文作者圈里有这样一个词:“秒盗”,相信甚至不用卢妹解释,大家就能瞬间明白这个词的含义。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抄袭现象,网文行业的盗版,简直可以用“轻而易举”来形容。影视、音乐等领域的盗版,周期至少论天计算,而盗版一部网络小说的最新章节,可以直接以秒为单位。
一个中等规模的盗版文学网站,月收益能够超过13万元,这还是仅仅依靠广告和弹窗收益,如果还附带有链接的推广,那么每年一家中型盗版文学网站至少能够非法盈利180万元。

仅仅一个网站就可以达到如此规模,促使许多盗版方为了规避风险和增加非法收入,往往会“小号多开”,利用同一套盗版来的资源,发在不同的网站上,这样即使有个别网站出现了“意外”,也不妨碍其余盗版网站的正常运转。2019年,公安机关在对某盗版网站进行侦查的过程中,发现其还在同时经营其他5个侵权网站,总计点击量近8亿次。
这就造成了作者们在维权时,往往举报网站A的侵权问题刚得到解决,转眼就能在网站B上看到同样的盗版内容,甚至可能“追更”比网站A还要快。晕头转向后精力消耗殆尽,为了维持正常生活,许多作者只能选择放弃。

但这些盗版文学网站所获得的的收益,都是在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作者辛苦码的字去吸引读者换来的,而这些,原本是作者的创意与常年写作积累的自我价值,却被技术手段轻易“盗走”。
盗版网络文学对作者的伤害不仅仅体现在作者劳动应得的收益上,对于作者的创作也有影响。
对于一部作品的评价来说,最直观的数据就是作品的订阅、收藏量以及书评,许多职业网文作者都曾表示,自己会根据作品的订阅数据和读者评论反馈来调整剧情。而一旦读者大量地被盗版文学网站吸引,作者就无法客观地从订阅数据上看出目前的作品状态。并且由于盗版阅读体验差,缺字漏字错字跳章乱码等影响阅读体验的状况频发,这份不满就会被转嫁到作者的身上:“逻辑不清晰”、“前言不搭后语”,类似的负面反馈和评价,非常不利于作品的口碑与传播。

除了收益受损、创作阻力增大,最令作者难过的,还是自己的创作成果不被尊重。
曾有网文作者诉说过这样的经历:有读者私下联系他,直接索要小说文稿。但作者说与网站有协议,不能外泄,请读者去看正版,没想到读者用非常奇怪的语气说:“我们在网站上看到都是免费的,干嘛要花钱?你是不是想钱想疯了?”
盗版网站的技术人员只需要通过转码等技术手段,就可以在几分钟内获取作者花费数小时心血创作的正版内容,并上传获利,能够获得一连串的感谢。而作者辛苦码字后正常取得合法版权收入,却是“想钱想疯了”。
“反思一下为什么别人不愿意花钱看你的小说。”
“盗版你的小说给你带来了多少人气,你不感谢也就算了,反而还要打击?”
类似的言论在网文作者们进行维权时,会频频出现在他们眼前,面对这样的话语,作者们除了生气,更多的可能是无奈。虽然盗版小说确实为作品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侵权的行为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对作者的造成的伤害也绝对不容忽视。

对于网文行业来说,作者无疑是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只有维护好作者的基本权益,才能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进一步提供令作者安心的创作平台,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激励作者创作出优秀作品。网络文学行业发展至今二十余年,市场趋近成熟,行业走向规范化是趋势所向,平台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作者建立新型关系,而维护作者的正版版权不受侵犯,是平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令人欣慰的是,打击盗版已经成为网文行业各大平台的共识:许多阅读平台通过技术手段,禁止火车头采集机器等软件采集网站上的内容;两家头部盗版网站经某平台举报后也被关停;还有一向重视作者版权保护的飞卢,在2020年为警方提供线索破获了利用“黑客”技术非法获取本站数据,并架设盗版网站从中牟利的案件,成功维护了飞卢小说网驻站作者的合法权益。
在打击小说盗版行为、维护作者合法权益的道路上,飞卢一直坚持不懈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与不法分子交涉,不断地为驻站作者挽回损失、为用户读者提供正确的阅读导向。因为盗版网络文学伤害的不仅仅是作者,更是所有从业者一心奔赴的网文行业的健康未来。
参考文章:
1、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 社科院
2、网络作家自述:关于维权,我能说的很少 21世纪经济报道
3、作家八年10诉百度 花光所有积蓄 网文维权为何那么难 北京商报
4、网文行业因盗版一年损失56.4亿,阅文吴文辉:对作家的版权保护是网文平台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