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凝思(四)心物论
一个反社会人格的哲学僵尸式的回答:心物论根植于笛卡尔处理“同时性问题”思维传统,若两件事情AB同时发生,不失一般性认为A比B先发生,至此心物分家,纷乱不断。实际上,心物同时开始,心物同时到达,不过是同一个光信号分出的两个光路。黑白玛丽中文屋里玛丽了解色彩知识发出的赞叹,与后面见到真实色彩的赞叹是同一的,同时到达的。
无论心物二元如电磁感应一样,是同一个现象在大脑处理能力客观制约下的现象,测量精度上受制于碳基大脑,因此其测量误差的分布本身成为一种知识一种文化,其智能烙印也就具有了人性。心与物的实在性是互相吸附的,其捕捉和显现则受制于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制约,但其本身则又不依赖于变现而自足,变现依赖于其符号系统,测量系统,运算工具,但其本质则依然是一对“同时性“事物,事物的生发的推动性则根植于穿越时空存在的连贯。只要穿越时空,既有心物,二者是穿越时空时划出的时空界限,在时空中的存在的变现。当同一个人划过同一个时空,他将会有相似心物体验,无非在于其感受是否灵敏,行为是否迅捷罢了。
Frederick
20210903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