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精神鸦片”农药手游
我玩王者荣耀有一个月了。
刚玩没几天,王者荣耀就被央媒批为“精神鸦片”。
接着没多久,防沉迷规定出现在了王者荣耀的初始页面上。
这对我一个无固定职业的中年妇女自然没什么影响。这项规定刚好出在开学前几天,9月1号,也就是昨天玩的时候,在线人数明显剧降,游戏中也没再出现学生稚嫩的骂人声音。
据我观察,小五到初一这几个年级,是中小学生玩王者荣耀人数比较多的一个阶段。太小上学都有家长接送,没给孩子配手机;初二开始家长重视起中考,时间都被补课塞满,玩手机时间也被规定,没有那么多机会接触,有些可能也只是偷偷抽空玩一下。每次游戏里开话筒的,不管男生女生,一听就是十二三岁的小孩。
说起玩王者荣耀的起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都会提到,大部分学生都会玩。有一次给六年级学生讲试卷中四大美女的相关典故的时候,他们说,这个我们知道,王者荣耀里面就有。他们下课还问我,老师你也玩王者荣耀吗?你玩和平精英吗?鲸爸经常玩“和平精英”,俗称吃鸡,我玩了一次头晕就不再玩了。那时我也没有玩王者荣耀——俗称农药。虽然在前单位,办公室一堆同事整天组队,但我从来没参与过。
后来,《你是我的荣耀》上了热搜,不过是制片方的宣传罢了,我看是顾漫的作品,就找来小说读了读。没之前的作品写得好,但其中穿插了顾漫的一贯风格——有大量的关于王者荣耀游戏的描写。如果没有游戏经验,有些专业词汇还真不懂。再想起暑期课程学生对农药的痴迷,连下课五分钟的间隙都要打开手机玩一阵,我终于下载了这款总是在手机APP中排名第一的手游,开始了农药生涯。
我不是一个爱玩游戏的人,虽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很喜欢玩一个游戏,但久了就觉得无趣。上学时也就玩玩超级玛丽,坦克大战;高中玩玩劲舞团之类;到了大学,经常玩的是连连看和祖玛;那时舍友沉迷的植物大战僵尸,我是毕业那几年才开始玩。后来智能手机普及,也就跟风玩玩愤怒的小鸟、切西瓜、消消乐之类的小游戏,玩了一阵三国杀也不了了之。有一段时间上下班地铁上无聊,就一直玩消消乐。消消乐玩久了直接删除了,觉得实在没意思。到现在我还能看见在手机上玩消消乐的人,真佩服他们的耐心。
现在,王者荣耀玩了一个月,虽然没有多厉害,也还没彻底摸清打赢的套路和规则,可已经觉得无趣了。这一个月我几乎天天玩,有几次还被系统提醒在线时间过长要注意保护视力。不可否认这个游戏的确容易让人沉迷,尤其对于自制力不强,娱乐活动又不丰富的未成年人来说,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精神鸦片”。生活里好像只剩下游戏,再没别的乐趣可言。我曾分析为什么人会沉迷于游戏,仅从农药来说,有这么几点:
一是游戏中有很多英雄供玩家选择,容易代入其中,以为自己变成了很厉害的人;
二是在玩的过程中,被敌人杀“死”有无数次复活的机会,通过复活和不断地参与积累经验,有可能刚杀死你的敌人,下一分钟就会被你杀死,报仇的快感来得快;
三是因为游戏的设置,一定是让玩家有输有赢,这有点像赌博,玩输了就想着下一把要赢,如果赢了又还想再赢,何况这个英雄不行,还有其他英雄可以选,所以很多玩家会一直玩下去;
四是新手经过熟悉后就开始玩匹配(我还没玩过排位),团队作战中的个人总有强弱之分,碰到弱的队友不给力,情绪可以直接表露发泄,不用顾忌网络另一边的那个人会过来报复,最多两人对骂,看谁能骂过谁。在现实环境的约束下,这是一个简单、便捷、粗暴、不用动脑费力的情绪发泄通道,人的快感得以快速提升;
五是游戏中每个英雄拥有不同的能力,这些能力除了匹配他们的性格和身份外,也可以选择或增强使他们强大,然后通过“武力”制服对方。法师的“法力”也算一种武力。至于游戏中可能还需要一些战略战术或者说智慧,这大概是到了职业比赛级别的玩家才会考虑的,大部分的普通玩家要么黑打,要么就是通过学习和观摩运用一些小技巧,远远算不上“聪明”或“智慧”。不那么费脑力,使得农药的受众广泛。我倒是没见过老年人玩游戏,但身边从小学生到中年人确实不少,年龄跨度也够大。
虽然说游戏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放松的娱乐活动,没必要搞得那么严肃或是难上加难,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偶尔玩玩还可以,若将大把时间付于游戏,人生就没什么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可言了。农药被批那几天,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抖音”“快手”之类也归为“精神鸦片”,道理是相同的。我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抖音,后来发现抖音是杀时间神器,啥也没干时间就不知不觉溜走了,所以干脆卸载。直到现在有大半年没看过抖音了。
归根结底,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一是缺乏自我觉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二是生活压力不足或压力过大导致对现实的逃避,三是生活简单枯燥不丰富,没有积极乐趣充实生命,只能以游戏度日。这三点对成年人来说都是很常见的,更何况还没发育成熟的未成年人。
玩农药除了发现如何防沉迷,还可以从中观察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倾向。这也是容易理解的,你常选择的英雄一定是掌控很好容易上手的英雄,选择刺客,法师,战士,打野还是辅助都暗含了个人性格和特长。在游戏中推塔和升级的方式每个人也都不同,团战时是积极还是保守,是否经常领头指挥,都显示着个人的性格特点。
拿我来说,最开始玩的是辅助,在不断地尝试后,发现最容易上手的还是法师和刺客,这两种是玩家选择最多的职能,经常拿MVP的英雄也大都属于这两者。战士和打野也偶尔会拿MVP,辅助就很少了。所以常常会见到大家都选法师和刺客,战士和打野空白的现象。除了能力设置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玩家都有“输赢”心态,要选就选容易升级杀人便捷的英雄。游戏中也常常见到不同的人:有人冒进,不管死活都往上冲;有人保守,蓝量和血足够碰到敌人都会跑(很多时候我就这样,因为死了几次发现还是保命重要);有人聪明,明白自己的实力,打得过血量再低也打,打不过看自己不行或对方人多就赶紧撤;还有人阴险,或者说有计谋,常常蹲草丛,喜欢突然袭击或暗中杀人。我也蹲过几次,实在不符合自己性格,蹲不住,宁愿去打野,但多次被暗算,我也最讨厌蹲草丛的人。按理来说这也是一种对战策略,说不上什么好坏,但从这就反映出我性格上的直来直去,不会背地搞事暗中伤人。这不是什么优点,这样的人非常容易成为靶心,在社会中通常是背锅侠。
所以我做不了冲锋陷阵的人——战士,又不甘心默默无闻做好事无名利——辅助,通常都是别人发号施令我点收到跟着执行,当然有时也不会理睬,对半分的情况。我有名利心,输赢心,可又做不到优秀,所以在痛苦中徘徊成长。成没成长不知道,游戏级别应该会随着在线时长上升,就像虽然有了资历,可你还只是个普通人,未曾做出一点业绩,或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打游戏没打了个寂寞,也算是玩王者荣耀的一点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