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这件小事
婚姻这件事,其实无非就是自然而然的,想进一步相互绑定了,想一起买个房子长久生活了,想从男女朋友变成夫妻了,就跑去把证给领了。
但要是想婚姻能解决问题,想多了,婚姻并不解决任何问题,却会产生很多问题。
两个人决定结婚的人,婚前一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同居过程,至少订婚之后也要一起生活过,再决定这个婚要不要结。那种每周约会一两次的恋爱,跟两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是完全不一样的。你以为你和眼前这个人恋爱有段时间了,差不多知根知底了。对不起,从你们住在一起的那一天开始,一切等于打散重来。因为那个时候你才能知道,你究竟有多么不了解他。他可能卫生习惯极差,屋里乱了从不知道收拾,找了你如同找了个保姆。他可能性格上有严重缺陷,只是偶尔见面的话还能伪装一下,天天近距离接触你就看到了他所有的不堪。而且这些东西,通常都不可能改变,因为这是对方的本性。就像异地恋一样,为什么很多情侣能熬过长达好几年的异地恋爱,却撑不过结束异地后的几个月?因为相爱不代表能朝夕相处,爱得越梦幻,实际生活打碎爱情就越快。婚前发现,你还有很多退路,婚后才发现,你反悔的余地就没那么大了。你说你可以离婚,嗯,对方同意的话是可以,最多冷静30天也就离了。但如果对方死活不同意呢?拖也能把你拖到绝望。会有很多人告诉你“结了婚就好了”,好不了的,婚姻从来都不会消灭问题,只会随着鸡毛蒜皮和柴米油盐的小矛盾,激发更多问题,甚至我见过的很多夫妻,常常会因为“今天谁买菜回家”这样的小事吵翻天。都以为婚姻是幸福的开始,恰恰相反,如果两个人婚前没有大概摸清对方的性格和脾气,婚姻只是一场考验的开始。
婚姻不是沟通的艺术,婚姻是妥协的产物。
有一个很出名的婚姻关系理论:婚姻里,69%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婚姻关系专家 John Gottman )。虽然咱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得这么精确,但既然专家说是,那就姑且是吧。不过我自己结婚之后,包括这些年观察过很多人的婚姻之后,我发现他说得是有道理的,可能未必就是69%这么神奇的数字,但确实婚姻里的大多数问题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大到生育、购房、家庭与事业的平衡,小到吃什么、几点睡觉、谁先起床,根本不可能通过“努力沟通”去消除,只有一方的退让,或者双方的退让,再或者一拍两散。说白了,你要想婚姻幸福,两个人里至少有一个要很随和,愿意主动妥协。而且必须毫无怨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结婚后,男方忽然和你说,希望你一两年内就怀孕,尽早抱娃。但你不想,你想稳定稳定事业再说。这能通过沟通解决吗?很难。只能是某一方顺着另一方,不然干脆离婚,你继续你的事业,男的去找个愿意生的。或者你觉得该花的钱就要花,基本的物质需求要满足,对方觉得能省则省,一张卫生纸都要撕成两半用,东西能买便宜凑合的就绝不买更好的。这又怎么沟通解决?要么一方彻底放弃自己的消费观,要么互不干涉各过各的,你买你的东西,他省他的卫生纸。这样的冲突会出现在婚姻的方方面面,三观再接近也无法避免,两个人谁也不愿意退一步,那只能好聚好散。婚姻有什么“相处之道”,没什么相处之道,全看心大不大。比如真的遇到理念上的冲突,我就必须做一个选择题,是以我为准,还是对方牺牲自己的想法来配合我。好在绝大多数时候,我都没什么想法。我倒不是抬高我自己的性格,显得好像我多么大度、对方多么计较一样,我是真的对爱人和父母、好友之外的事物看得比较随意。他要是觉得家里要布置成什么样,那就是什么样,他觉得一件事应该怎么做,那就怎么做,他觉得好看的我就觉得好看,他觉得可爱的我就觉得可爱。反正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就知道我想要他,那就这样呗。
伴侣的共情能力,决定婚姻的上限。
婚姻里大多数矛盾是怎么产生的?一半是因为缺钱,另一半是因为,很多伴侣共情能力太低,主要是男方。不会共情,他就不明白你在纠结什么,不明白你在纠结什么,他就不觉得有什么是需要他去做的。你说你感觉你们交流变少了,他说你就是闲的。你说你觉得他家里人对你有意见,他说我妈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这样。你说你害怕生育风险,他说别的女人怎么生的,就你事儿多。最后就变成了,你满肚子的委屈和难过,也懒得告诉他了,他还觉得你“懂事了”,婚姻形势一片大好,今天又是安宁祥和的一天。婚姻顺不顺遂,主要看伴侣,主要是男方对感情的投入有多大。因为多数女性在感情里,是需要时时刻刻都看到情绪互动的,而且这种互动不能因为从恋爱到结婚就有什么改变。但很多男性随着感情稳定下来,婚也结了,真的就不想再花那么多精力在感情上了。他可能婚前无微不至,婚后就开始希望大家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他负责多赚钱,你负责多给一些精力在家庭上,没有大事不要去麻烦他。就像今年的大热电影《花束一般的恋爱》,男主婚前浪漫吧?那要多浪漫又多浪漫。但他觉察到婚姻带来的压力了,开始强调责任了,就希望另一半化身大和抚子了,“我在外赚钱养家,你在家生两个娃娃”,不浪漫就不浪漫吧,大家不都这么过来的。热恋的时候是“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想组建家庭了是“你在家待着,钱我会努力赚”。“怎么可能像以前一样呢。”我所见过的绝大多数婚姻矛盾,都源于此。如果女生幸运地遇上了一个共情能力很强、或者解释两句他也能懂的人,那还好说,问题有没有化解先不提,至少有个战友。如果没有呢?如果他永远是嘴上“知道了知道了”,然后就不管了,你怎么办?
婚姻很“麻烦”。
我没有说婚姻不好的意思,我的意思是,对比一个人的生活,对比恋爱,婚姻是一件相对更“麻烦”的事。它不是简单的你爱我我爱你我们好好在一起,它是两种不同观念的长期碰撞,也是两个原生家庭的融合。有时候碰着碰着就磨合好了,有时候碰着碰着就碎了。当你选择婚姻的时候,选择的不仅仅是一段比恋爱更严肃的关系,而是一组接二连三的问题。它势必会带来大量的冲突、误会、不理解,比恋爱多得多。那还该不该结婚?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渴望那种两个人彼此磨合着慢慢走完一生的感觉,对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也确实找到了一个现阶段和你相爱的人,那你就结。或者婚姻能给你带来明显的现实利益,你也不在乎爱情不爱情的,那你就结。但如果你很确信你更享受一个人的生活,自己养活自己就很满足,不喜欢被打扰,也不喜欢婚姻带给你的那些不确定性和鸡毛蒜皮,那就不要太在意结婚的问题了。努努力,攒攒钱,凑个首付给自己买套房产,爱社交就多交几个朋友,不爱社交就在家自娱自乐乐。有积蓄了出去旅旅行,四处走走逛逛。这些都比结婚更快乐。很多人动不动拿“幸福”、“甜蜜”的幌子去劝别人一定要结婚,让我每次都忍不住要翻白眼。婚姻跟幸福根本没有必然联系,跟甜蜜也没有。甚至越是婚姻里过得比较好的,反而越倾向于劝别人慎重走上这条路,不是因为见不得别人好,是因为知道婚姻意味着什么,知道婚姻幸福的背后需要什么样的付出和牺牲,总想把利弊说清楚,给未婚的人更多思考的空间和选择的余地。所以我经常和别人说,不管想不想结婚,你都要先知道,婚姻是不可靠的。不只婚姻不可靠,爱情也不可靠,人更不可靠,最可靠的只有你自己。所有追求幸福的过程都如出一辙,起初以为幸福是别人给的,是爱情是婚姻是至死不渝的感情关系,最后发现自我的清醒与强大才是一切美好的真实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