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个影响观众感知演员的表演,判断其演技分数的因素
一、观众直观的感受到演员的表情不能准确传递情绪,伤心、开心等情绪不能感染人,甚至会让人误读情绪,觉得笑是在哭,哭是在笑。
二、演员表演过于夸张或呆滞,典型的是五官乱飞、五官不动,眼神没有情绪。
三、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不够松弛,不自然,不流畅。(这里不包括一些角色就是要演拘谨紧张的身体语言的情况)
四、表演太舞台化,带有话剧感、歌剧感、戏曲感。
比如动作太有舞蹈的那种韵律节奏,跟现实中的动作不一样,以及台词话剧腔,戏曲念白腔、朗诵腔、播音腔、唱歌腔,给人真实感不够。
五、表演模式化,表演处理太套路,程序十足,观众都能想出演员下一个动作怎么演。
六、绝大多数演员都是只擅长演合适自己的角色,然后演不适合自己的角色时候,
就会表演平庸,甚至不及格,比如擅长活泼角色的演员可能演沉稳的内敛的角色会演演的很差。
但很多观众往往认为演员什么都能演,只看过演员演一类角色,即判断演员的演技分数,
就会过高估计一位新人演员的演技,或者过低评判。
七、很多观众没有意识到演员表演的好坏受导演的指导关系很大,制作团队的实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好的导演不仅能给演员做好的引导,还能在实际拍摄中利用镜头角度和运镜剪辑去弥补演员演技的不足。 有时候遇到好导演好摄影,就会知道镜头从那个角度偏一点拍,运镜节奏,镜头切换,还有画面的色调,明暗对比都会改变观众心理感受,其实很多观众没有意识到,自己演员的表演的好坏是不是准确,
很多观众经常会有某个演员演技进步会退步的看法,
其实不过是演员要的角色适不适合自己,或者遇到的导演指导水平问题,或者遇到的制作团队认不认真的问题。
八、观众没有意识到,让一个演员去演一个不真实,可信度不高的角色,剧本的逻辑性不强强、没有深度,演员是也很难演好。
同样如果剧本本身过于浅,人物没有复杂经历,悲惨遭遇,激烈情感变,性格毛病,就会导致的表演难度太低,
观众就很难考察出演员的演技好坏。
九、观众对剧情和人物的解读,跟导演、编剧、演员呈现的不一样,
这时观众认为演员的没演好,其实是自己对人物在这场戏的表演理解误读了。
十、有些观众喜欢一种风格的表演,如果换另一种表演方式,就会接受不到,
比如喜欢夸张表演的,会觉得内敛表演不好,而喜欢内敛的也认为表演幅度大的表演太夸张。
表演的风格区别,有——
1、内敛与外放区别;2、电视与电影区别;3、类型片区别,比如暗黑悬疑剧与现实题材剧,校园爱情轻喜剧与政治剧等;
4、年代区别,比如80年代和现在20年代的区别;5、地域人种表情导致的表演区别,比如印度片与日本片、韩国片;
十一、很多观众不能区分人设和表演 ,自己喜欢某种性格或者于人物三观相近的,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个角色的演员演技比另一个好,其实是自己不喜欢另一个角色的性格和三观。
十二、观众用一场表演或者动图判断演技,对演技的考量不是单纯的情绪塑造能感动人,而是要考虑这个情绪塑造符合人物逻辑。 有些演员是片段式演戏,就是单看一场看不出问题,但是整剧看,人物逻辑接不上,人物也不丰满,深度也不够,这种就是注重演情绪多过演人设。
十三、观众没有意识到解读剧情和表演,是需要生活阅历的,有些观众由于自己生活没有遇到过跟剧中的事件和人物类似的,自己看不懂,反而会认为剧情瞎,演员没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