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水野弘元《有关业的若干考察》读后
读水野弘元教授《有关业的若干考察》(《佛教教理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论丛23),页231-262)。水野先生是大家,但对《俱舍论》理解得如此浮皮潦草,实在不太应该。略记如下。
1、
页234:既然善恶业必定感得其果报……
页235:总之,善恶业必定有其果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关系,即是业说的基本。
按:善恶业皆未必有果报。善恶业作为异熟因,果报皆是无记。
2、
页236:其中,第一(顺现法受业)是业的果报在今生得到,包括造业之后直接感得果报的无间业……
按:这是绝对不能说成“无间业”的。“无间业”在阿毗达磨里是个专有名词,是顺次生受。并不是这辈子马上受的业就叫“无间业”。而且,任何异熟业都不会“造业之后直接感得果报”——假如“直接”意指下一刹那的话。用《俱舍论》的话说,“由异熟果无与因俱及无间故”。
3、
页239:善的无表业称为“律仪”或“戒”(善戒),不善的无表业称为“不律仪”或“恶戒”。
按:水野弘元完全不理解什么叫“处中无表”。有善的“非律仪非不律仪”,也有恶的“非律仪非不律仪”,它们都是无表。
4、
页240:除了前述之善恶的身业、语业之外,与善恶无关的无记之身体、言语或动作,也会留下其习惯力,……例如体育技术的训练、种种职技能的精通、珠算……,如此,与善恶无关的身体、言语的行为也会留下其习惯性余势力,姑且可称之为无记(中性)的无表业。
按:所举的例子,是“工巧处”,是无记法。无表业是绝对没有无记的。
5、
页242:因此,被保存在肉体中的善恶之身业、语业的习惯力——无表业,也必须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灭。
按:不一定。要看是哪种无表业。无漏无表,是不会因为舍众同分而舍的。有些无表会因为舍同分而舍,有些不会。
6、
页243:业力若是物质性的,则不能持续到来世,那么它是以什么形式而存在?
按:业力是不是物质性的,要划分开看:意业是思心所,必定不能说是物质性的。身语业是色蕴,其中,身表、语表分别是色界、声界,当然可以看成物质性的;而身无表、语无表都是法界,是“无见无对色”,是否看成“物质性”的,就要看如何定义“物质性”了。须陀洹等所成就的无漏律仪——这无表色是必然持续到来世的。
7、
页246:“如前所述,恶不善的身业、语业习惯力——坏习惯(不律仪),若将之从精神性来看,或许即是烦恼,与其说是意业的习惯力,不如说是烦恼。总之,习惯力的恶不善意业即为烦恼,从这点来看,业与烦恼可说并非不同的两个东西。”
按:这几句就不评价了吧。
8、
页248:“其中,贪、瞋、邪见(包含在见之中)三者于十不善业中也被列举。亦即,此三者在十不善业中,是作为意业而被算是业。但是,在根本烦恼中,贪、瞋、邪见是烦恼而非业。由此可知,此三者既可以是业,也可以是烦恼。”
按:业道和业到底有什么区别,水野教授也未能搞明白。《俱舍》:“此中三唯道,七业亦道故。论曰:十业道中后三唯道。”——明确表示三者不是业。
9、
页248:对于意业则未做显现与潜在的区别,有时称之为业,有时则称之为随眠。
按:意业不能称为随眠。有部也没有称意业为随眠过。
10、
页250:阿那含的圣者残存着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
按:不一定。应该说“有些阿那含”。因为存在不残存色贪的阿那含。
11、
页250:也成立无记业的“处中无表”(非律仪、非不律仪)。它并非善恶的意志,而是无意识所做的行为,成为习惯力者。
页260:处中无表(与善恶无关的无记之习惯力、技术、艺术等):不随心转。
按:如前已辨,处中无表没有无记的。
12、
页251:黑黑异熟业,是投生地狱等恶趣的不善业,因为没有善业,唯有不善业,所以只感不善之果报。
按:黑黑异熟业,所感果报不一定在恶趣,所感果报也不是不善,而是无记——“黑黑”中第二个“黑”,是说异熟不可意,不是说不善。《俱舍》中提过“有余师说”黑黑异熟业是顺地狱受,这是论主不同意的说法,即便水野此处采纳该说法,“等恶趣”也必须去掉,因为该说法也不认为顺傍生饿鬼受是黑黑业。
13、
页251:黑白黑白异熟业,是投生欲界善趣的人天之业。
按:不一定。黑白黑白异熟业的果报,也可以在恶趣。
14、
页254:而且四向四果皆是无漏善。
按:应该说“皆有无漏善”。四向四果也都有有漏善。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 林姐的钥匙:一段无法启程的旅途 (2人喜欢)
- 高档会所的合影和离岸公司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