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绍兴的风光,好好谈谈

朋友们一起出游的日子,每一回都好珍惜。这一趟,我们出发去绍兴。

绍兴,是我心中典雅的水乡。蜿蜒的河水穿城绕巷,水面上乌篷船来回穿梭,还有很多美丽的石桥,横卧在河道之上。
几年前,曾在绍兴吃过一回臭豆腐,走过鲁迅故居和青藤书屋,一直对它念念不忘。

绍兴距离杭州不远,高铁10来分钟,开车个把小时。但往往就是对这些个轻易便可抵达的风景,容易掉以轻心。以至于耽搁了好几年,也不曾真得拜访过一回。
如果要聊江南,我不想错过绍兴。今日,想要和大家分享绍兴几处隐秘的风景,如果你也偏爱荒野的风景,我想你会喜欢。 01/走过长长的古纤道

这次去绍兴,我们找了一些隐秘的风景。寂静的古纤道,沉默的古佛像,都没有让我失望。长长的纤道向前延伸,远方水天一色,苍苍茫茫,这是绍兴独特的景致。
浙东运河绍兴段,自东而西穿越绍兴全境。曾经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来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随着城市的发展,古纤道大多消失,这仅留有的一些片段,已经成为绝版的风景。

我们找到了犭央犭茶(ang sang))湖避塘。犭央犭茶是是湖中一种特有的鱼,但这座湖的玄机并不在鱼,而是江上那一道道窄窄的石塘。是避风塘,古代船只既可在这卸装货物,也可躲避台风大浪的栈桥。
青石板并不规则,稳稳当当地铺陈出前路。遇见这种古拙的景色,让我的心情大为振奋。同样是道路,往日习惯了宽阔舒坦的柏油大马路,反而偏爱这羊肠小道,爱它的曲折。前路消失与水天一色中,充满了东方审美的隐喻。

我想着,下次应该挑个好日光的傍晚,来这好好坐坐。灿烂夕阳下水波浩渺的景致,肯定美绝。往往就是这样小众的目的地里,收藏着难忘的风光。 02/ 拜访羊山的大佛像

距离古纤道不远,绍兴的羊山石佛寺,也值得去一趟。
根据志书的记载,隋开皇年间(公元581 一600年),越国公杨素组织民工开采羊山的石头筑造城池,便留下了这座临潭壁立的孤岩。
后人就在这孤岩顶部开凿石窟,在石窟内利用自然岩石,雕凿一尊石佛,便有了“佛在石中,石在水中,水在山中”的奇妙景象。

通往佛寺的台阶侧面崖壁上,还留有历代古人书写的字句,留下满壁的石刻。我们也是同古人一般,攀高瞻法相,走一遭访古游。

这尊弥勒造像右手举起为说法印,左手扶膝,五指修长圆润,线条极美,令人震撼。在南方,这样的造像极为少见。

从佛像的视角望出去,便是绍兴城,近处是低矮的老屋,远处是高楼林立,历史的进程呈现出高低错落的层次。佛像不言不语,如同千百年来一般,守望着一城百姓。 如果还有机会,我想和绍兴的纤道、古佛、风光,再好好谈谈。在它们存在的千百年间,有多少人也曾走过这石板路?他们对它都说过些什么?也许风中吹来那长久的沉默,会给我回答。 03/撤展前,看过徐渭的画

今年,是徐渭诞辰500年,在他的出生地绍兴有一场“畸人青藤”的主题展。书画盛事,自然不免想去瞅两眼,和艺术史上的大师打个照面。
在徐渭艺术馆里,我们一件件看他的作品,看天才灵光乍现把才华挥洒出来的成果;看他对生活情趣的细致捕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像、小物的情态。

还有人生的不幸、困顿。或激昂热烈,落笔酣畅淋漓,笔墨成熟的作品,背后有多少对坎坷人生际遇的深刻理解。

美术馆出门,拐进一条小巷里,就是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入屋一树盈盈绿,是他喜欢的芭蕉树,一方池子蓄满青苔。仿佛他的身影前脚刚离去,我们小坐了一会,自顾自招呼着院子中的草木。
与天才的悲戚难以与共,能有这些灵通相会的片刻,也是一大慰藉。 04/午餐吃在孔乙己酒家
其实,这日当我们真正到达绍兴古城区,已经是午后时分。午餐在孔乙己酒家,绍兴菜的“醉、霉、腌、臭”,这里都有。

蒸三臭个性鲜明,照例是难以接受的人唯恐避之不及,而爱者又津津乐道它独特的臭,回味婉转的香。猪油拌饭、梅干菜扣肉,八宝油条,都令人满意。黄酒奶茶和黄酒布丁,也非常惊喜,全部空盘。
鱼米之乡,鱼呀、虾呀,自然是腹中常客。孔乙己酒家的蒸三鲜,有河虾、汪刺鱼、花蛤,虽然是家常的做法,胜在食材新鲜,也是鲜味十足。

徐渭有句小诗写,“世间好事难兼得,吃罢鱼儿又拣虾。”这午餐,也是兼得了。

绍兴一日,看了几处珍藏许久的风景,还有些街巷、小桥流水,就留待下回。
▽
生活中,我们总要遭遇很多的困顿。时代的情绪加注到个体身上,可能就是难以承受的重担。遇见一些年轻的朋友,抱怨很多,真诚很少,常常令我感到丧气。
所以,我很喜欢周末的小旅行,走到大山大河,走进远古的风景之中。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放宽关注的事物的尺度,反而能给我很多超越的力量,学习着更豁达地面对当下。
希望所有温和且宽厚的人,都能被这风景善待。朋友们,晚安。
绍 兴 的 隐 秘 风 景


活到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