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习惯
- 脱离行动的决心反而有损自信,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 小决心比大决心的效果更好
- 迈克尔 米哈尔科在《米哈尔科商业创意全攻略》提到的创造性思维技巧中的一个叫作“假面具”:如果你要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
- 独立拆解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只做一个动作(做了,大脑接受,就可以多做几个,反正第一个不难,很简单,就是要去做)
- 消除坏习惯和建立好习惯有着共同的目标——用更好的行为方式取代原有的行为方式。如果有好习惯,你改变自己的主要动力是靠近这些积极的东西
- 前进的第一步总是最重要的
- 习惯不能直接获得——你无法马上就建立或去除一个习惯。它们是在长期不断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
- 重复就是(潜意识)大脑使用的语言,建立习惯的目标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
- 大脑两个核心角色:愚蠢的重复者与聪明的管理者
- 基底神经节与前额皮层:前额皮层——对抗自动行为的防御武器,它会监督自发行为,发现有能改进的地方时,它就会介入;基底神经节——模式探测器
- 行为变成习惯,激励的两个途径:动力和意志力,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当动力处于峰值时,意志力消耗量为0或者可忽略不计。这是因为你无需强迫自己做你本来就愿意做的事。当动力将为0事,强烈的内心抵触意味着意志力消耗量会变得很高
- 动力并不可靠,不可能每一次都愿意激发动力,而借助意志力,动力会变得更加可靠,而且如果先采取行动,动力就会被迅速地激发。不能充电建立习惯的策略
- 强迫意志力采取行动远比努力激发动力好的原因:a.意志力很可靠;b意志力可以被强化;c.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执行(严格执行时间计划),必须给任务制定时间表,然后实施行动
- 意志力可靠,但是前提是你没有把它耗尽
- 我们事用动力或意志力开启新的(非习惯性)行为的
- 引起意志力损耗的5大主要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主观疲劳和血糖水平,如果克服这5项障碍,应该能走向成功
- 主观疲劳其中一个因素是你如何看到自己与目标的斗争。《自控力》中提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疲劳,实际上我们还能再忍受很久
- 主观疲劳无法彻底消除,但是微习惯可以有效缓解主观疲劳
- 30分钟锻炼就像一座高山,感知难度很高,但是你把它从一个小任务做起,先锻炼1分钟,然后接受做这件事的显示,你便会发现小小的一步并没有刚开始想的那么难,也会发现继续下去也不难,感知难度发生了变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