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了
似乎又回归到原有的轨迹上来了。中午饭后,带一本钟立风的《书旅人》去园中散步。
当看到“当她远航归来,总有故事要讲”这一句时,低头想了想自己今夏这趟出门时冒出来的小故事。
丢,这个词,大抵给人的印象是不好的。它通常代表着失去的状态,被人遗落,或者主动丢弃,故意或者不故意地制造着分离。
每次我去上海,似乎总是要丢一点什么的。
去年10月,我在上海地铁丢失了一只耳环。那是一个圆形的复古耳夹,掉落时,我和三哥都有差距,伸出双手抢救,但它却从迎接的手上弹开,仿佛重获自由,欢呼雀跃地跳进了地铁车门与轨道的缝隙中。
我跟三哥无奈对视笑笑,这都没救回来,那就拉倒吧,祝它找到新的快乐。

今年6月6日,我到WAIC陌生的办公室里当束手束脚的新人,却突然接到上海地铁站工作人员的电话:“我们捡到了你的钱包和身份证,什么时候方便来取一下?”
刚来上海几日,就不知不觉地把证件丢了?!当时的我肯定是一副不大聪明的亚子。逃开领导的临时抓包,从浦东坐到浦西的地铁线尽头,取回钱包和身份证。提前买了一些冰镇的饮料想要送给对方表达感谢,但对方坚决不收,几番拉扯后,对方建议我拨打“投诉电话”进行感谢。
当天晚上,我拎着一袋子沉甸甸的饮料,坐在地铁旁边的小店里要了一碗馄饨,看着手机电池不断蓄入的电力,似乎感到一丝丝来自这座巨大陌生城市的温暖。

由于赶上了梅雨季,很多衣服清洗之后总是晒不干,时间一长就散发出发霉的味道,朋友寄来清新喷雾,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和一些相伴多年的衣物做了告别。

三哥在我的工作正式结束后的第三天抵达上海,两人约好赶在台风抵达之前去杭州玩耍一番。但在乘车前一晚,我们突然发现我的钱包和身份证再次失踪。这一次,不再有好心的工作人员。我们仔细回忆前后的行程,排查了最有可能的丢失地点,依然是杳无音信。
希望不要有不法分子利用的身份证,里面的500块送给有需要的人……
唉,这一次是真正的再见了。
虽然身份证丢了,但是好在办理临时身份证件十分方便,高铁和住宿都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其使用的方便程度甚至超过身份证,也算是意外之中的特别体验吧。
仔细算算,丢在上海的东西不光是这些有形的物品,还有很多无形的东西。
在日历的变化中,逐渐结识了有趣的小伙伴,融入这个忽大忽小的魔幻团队,按部就班地做好构成这个巨大项目中的一点点琐碎工作。我似乎丢掉了一点不安、拘谨和距离感,人也变得舒展乐观起来。还慢慢领悟到一点点蹇姨的预言或祝福:“项目结束的时候,你会喜欢上这里的。”
在休息日里,我尽可能地区探索藏在这座城市里的小小精致角落,用眼睛、画笔、镜头记录闪光瞬间,不再惧怕把自己丢在这座城市里。
如果没有这次的工作机会,或许很难会在上海停留2个月。我跟三哥似乎都丢掉了一点对于大城市生活压力的恐怖想象,甚至还享受到一点自由烂漫的自在感,有了一点憧憬和向往。
所以有时候,“丢”也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吧。
…………
另:
远行,可以被称作采风。而这一次,我采的是一阵名叫“烟花”的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