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场 · 恩格斯在英国的交往与理论探索
一、与宪章派和欧文主义者的交往
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社会主义运动主要由两派组成:一派是欧文主义者,一派是宪章派。欧文主义,是罗伯特·欧文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他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来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宪章派,源于政治纲领《人民宪章》,这个宪章综述了宪章派提出的关于议会民主改革的六点要求。《人民宪章》引起了十九世纪一次最大的争取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的斗争。英国工人阶级在这次斗争中越了原先提出的要求,并作为一支巨大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有十几万人参加了宪章派的集会。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1838年至1842年间达到了它的顶点。宪章派的口号是:“政治权利是我们的手段,社会幸福是我们的目的。”恩格斯来英国之前,宪章派刚爆发了第二次声势浩大的请愿活动,数百万民众参与其中。


恩格斯认为,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和宪章主义的合流,各自扬长避短,工人阶级才有可能成为英国的统治者。本着这种信念,恩格斯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和集会,同时为这两派的刊物——宪章派的《北极星报》和欧文派的《新道德世界》撰写文章,抨击反动政治制度,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潮,力图为实现这两派的合作做一些工作。1843年11月, 他撰写了《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介绍了欧洲大陆各国开展的社会主义运动。


1843年,恩格斯从布拉德福德到利兹,到《北极星报》编辑部来找我。他个子很高,少年英俊,面孔几乎像孩子一样年轻。虽然他出生在德国,受教育在德国,但是当时已经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告诉我,他常常读《北极星报》,对宪章运动非常关心。
——哈尼
二、与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的交往
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结识了德国青年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影响下,维尔特成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三、理论研究的目光转向政治经济学
在广泛接触到英国工人阶级后,恩格斯把自己的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学。在系统研究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著作,特别是麦克库洛赫为斯密《国富论》1828年版所作的《导言》基础上,恩格斯撰写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并在1844年2月发表在马克思和阿诺德·卢格共同主编的《德法年鉴》上。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大纲》是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著作。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了比较系统的考察,论述了它的起源、作用和影响,剖析了它的基本范畴,并着重指出竞争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竞争必然会导致的种种恶果;揭露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实质,指出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理论表现。恩格斯还指出以劳动和资本相对立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强调只有消灭私有制,全面变革社会关系,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极其严重的社会弊端。多年之后,马克思称赞它为“批判经济学范畴的天才大纲”。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当代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1844年就以他最初发表在马克思和卢格在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引起了注意。《大纲》 中已经表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一般原则。
——马克思

文中图片和文字均来自网络与书籍,仅供参考与学习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3.
《马克思传》(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著,易廷镇,侯焕良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
《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英)麦克莱伦著,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