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废话
昨天看了一期新的《脱口秀大会》,有一点儿废话。
首先是我真的很难理解到这些选手给的笑点,因为选手用了很多的网络梗,但是还没有表现的很好或者有那么一点点改变,我真的没明白现场这些人都在笑什么,也许真的是我笑点高?这个节目打着脱口秀的名头干着似是而非的事儿,之前就写过了,这回还把黄西请来了,这是想正个名吧,可是选手们一下子就戳破了这个把戏…还有就是选手们的稿子,真的太水了,节奏安排,笑点铺设,包袱切入点等等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一段要走的路,还有就是以前的老人,真的很无语,搞出来一个类似对口相声的东西,而且一看就是还没有成型的作品,让我觉得这是特别敷衍了事。
然后就是有两组漫才选手,而且是中国人,这让我真的特别不舒服,这个是日本的传统喜剧的一种,非得往上溯源的话,据说是跟中国有那么一点儿关系,所以我个人是认为漫才是完全日本本土化的东西,与中国毫无关联。这个喜剧形式和我国的对口相声有相似之处,不过相对对口相声来说,我个人觉得漫才要更简单,也不需要什么深度来支撑作品,只用到吐槽和反转这两种技巧基本就够了,换算一下我觉得也就是相声里的说,其它的学唱逗都没用上,所以我对于中国人放着我们传统的曲艺不去学,反而去为了普及别国的传统曲艺而努力,实在是十分反感,其中一组选手还大言不惭的说会一直努力表演漫才,我是真的很无语,相声都退化到了今天的地步,传统的东西都要丢了的情况下,有学习漫才的工夫,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儿去学相声?说到底不就是鸡贼,这东西没人听得出好坏,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能知道漫才的技巧,比如双重吐槽,强烈吐槽等等,所以只要看起来热热闹闹,笑果我想是会不错的,节目里也确实是这样,不过我只能说这是真孙子,学不来相声,偷奸耍滑换了个类似的玩意儿,这种小心机耍的我觉得真低级,不过没办法,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最后我还是想多说一点儿废话,我说到了传统相声退化,我想肯定会有拿德云社举例的,这个我只能说粉丝力量大,惹不起。但是若是说德云社里传统活能拿到面儿上行的,那也就是郭德纲于谦,剩下的水平上也就到这儿了,没有一组能说的接近郭德纲于谦的,使活出效果靠的也就是闲白儿,扯淡,至于像张鹤伦,尚九熙这样的,怎么也改不了那股子二人转的劲儿,一使活就多多少少得捎上一点儿,笑果也是有,但就是不得劲。单口来说,德云社是除郭德纲之外都不行,差的那就不是一星半点了。第一季的《德云斗笑社》,每一期的开篇都是让阎鹤祥讲几句,但是那股子劲就是不对,整个感觉上就是在演,从语气到断句,哪哪感觉都是演出来的。多说几句废话,到了郭麒麟,那就更不值一提,不过这位爷我想也是没打算接班,所以业务水平的高低也就无所谓了,不过若是郭麒麟要是被逼无奈做了一段时间的班主,那我想都不敢想那副场景,我只能想到满堂哄笑。
上一段是垫的,然后回来说传统活,其实传统活确实有很多都不适应现代社会了,不过这个问题在马三立这一代就存在,马三立这一辈儿的相声艺人也都解决的不错,当年也出了很多的新瓶装旧酒的好作品,后来到了马季这一代,也出来了不少能接轨的作品,不过到了现在的这一代,能做到新瓶装旧酒的作品,我是没怎么太听到过。而且我感觉现在的作品越来越不怎么像相声,以前没那么多人说的伦理包袱,越来越多的出现,而像需要点儿知识积累的文哏,或者绵里藏针的包袱,我是没看到有那么多人使,至于以前那种能对歪风邪气来上一棒子的作品,那就是更少了,听惯了以前的,实在是难以下咽如今的相声作品。而且我挺遗憾刘宝瑞的单口,没传下来,如果相声这个形式最后消失了,那我想单口一定是第一个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