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美食的隐秘与伟大
在打车的时候我就注意到那片黑云了,但它看起来离得很远,小小一片,人畜无害的样子。
叫车软件上显示车辆距离起点还有2分钟,时间宽裕,我们走到路边的荫凉地儿一边聊天一边等车。在勉县这样的五线小城生活,有网约车会非常方便。县城不大,也不会有堵车的情况发生,想去哪里几乎都可以在五分钟内抵达,且费用相当合理。
在网约车下沉到这里之前,像我们这样的无车一族,去县城办个事要么就得骑自行车或电动车,要么就得在九冶中学门口固定的上车点找一辆私家车(出租车基本只在县城里转悠,桥南家属区很少见到)。私家车和出租车在这里收费是一样的,只要过桥,到县城任何地方一律10元。对于基本不会超过5分钟的行程来说,并不算便宜。
车来了。上车前我抬头看了一眼,发现刚刚那一小片黑云变大了不少,也近了许多。但是今天一天不断填写、核对各种材料,回答各种细碎问题,真的是身心俱疲,这会儿什么也阻挡不了我想吃顿好饭的决心。
不到三分钟,我们到了勉县小有名气的夜市一条街,去年我和室友在这里吃了烤醋肚、烧凉粉、烤肉,还有馄饨、麻辣鸡。实话实说,我觉得烤醋肚的味道还可以,咀嚼起来有米醋的酸香气,但室友不太喜欢。

做夜市生意的店开门都晚,这里大部分小店的卷闸门还紧闭着,但几个位于十字路口的烧烤店已经打开店门忙活起来了。长方形的烧烤炉在街边支起,伙计用铁铲从袋子里挖出乌黑的炭条倒进炉膛,再过一会儿它们就会被引燃,烧得通红;印着啤酒厂家广告的遮阳棚下,服务员们拿起切割成小块的生肉,往细细的金属钎子上穿,而韭菜、土豆片、青辣椒、茄子、金针菇等新鲜蔬菜已经用宽而扁的大金属钎子穿好,整整齐齐地码在旁边的桌上。
我们在路中央走着,两边的店伙都热情地招呼我们到他们店里坐,并熟稔地报出各自的特色菜,以增加吸引力。去年我们吃过的那家店特色就是醋肚,已经被室友PASS,看着风格、摆设差不多的其他店面,我有些犯晕,于是开始努力观察细节,试图找一家让我安心的店。然而双鱼座那侦查细节的雷达实在是过度敏感,玻璃上没擦干净的污渍、店伙计有点长的手指甲、服务员看起来没洗干净的围裙都能让它“哔哔哔”不断报警,逛了一圈下来竟然没有一家能通过“审查”。我有些沮丧,难道还得再换个地方吃饭吗?我放弃思考,干脆把选择权交给室友,我只管跟着吃。

室友很快做出了选择,我们走进一家名叫“小肥羊烤肉”的烧烤店。店里空无一人,空气里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大学的老灶食堂。环顾一周,店里收拾得还算干净,然而我那不安分的高敏感雷达还是对老旧的地砖、墙纸和桌上油腻的调料罐发出了轻微的警报。就这吧,我心一横坐了下来,爱咋咋地。
我们点了蒜泥拍黄瓜、苦瓜炒鸡蛋之类的素菜,又要了一份烤韭菜、一把烤肉、一把烤筋。不一会儿,蒜泥拍黄瓜上桌了,一阵清爽香气扑鼻而来。盘子里黄瓜块堆得高高的,份量十足,我看了一眼价目表,同样的价格在西安,可能连这一半的量都给不到。我夹起一块黄瓜放进嘴里,又脆又爽,“咔嚓咔嚓”的咀嚼声清脆悦耳。真绝了嘿!
这时,透过门口的落地窗,我看到那片黑云已经延伸成一大片暗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向这边压了下来——它终于追上了我们。云涌风乍起,带着水汽的凉风已经吹起来了,眼看可能就要下雨,店伙计们赶忙撑开更多的阳伞,把室外的座位严严实实地罩起来。
苦瓜炒鸡蛋上来了,翠绿的苦瓜、嫩黄的鸡蛋,点缀着黑色木耳和红色胡萝卜片,漂亮的颜色让人胃口大开。苦瓜多汁爽口,微微的苦味让整个菜多了一层成熟的风味,我的筷子已经停不下来了,在两个盘子中间来回切换着,每一口都那么鲜美。
我一边吃一边疑惑,明明都只是些家常菜而已,平常也不少吃,怎么感觉很少能吃到这种鲜美的味道?正琢磨,忽听得外面有人喊下雨了,还来不及反应,霎时间雨如倾盆。我跑到门口一看,头顶仍是阳光灿烂,但急脾气的雨已经迫不及待地浇下来了,好个晴天落大雨——
帘子一动,服务员大姐端着洒满红色辣椒面的烤韭菜和烤肉、烤筋进来了,热烈活泼的孜然香气让人胃口大开。突如其来的急风骤雨延迟了其他客人的脚步,此时店里只有我们,安静而又愉快地享受着眼前的美食。肉串烤得很到位,而烤韭菜和之前吃过的都不大一样,室友本是不爱吃这一口的,竟也被它的甘甜软糯征服了。
“这里的菜确实好吃。”出了馆子,室友意犹未尽地说。是的,一家不错的店,要是没吃可真是要大大后悔一番。
我们走到路对面的西莉亚蛋糕店,买了一盒古早味流心蛋糕带回家作为第二天的早点。西莉亚在勉县开得时间挺长了,有不少分店。去年我们吃完夜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两角切块蛋糕,结果被惊到了。那两块蛋糕用料扎实,连夹层里的奶油都厚得像床垫,性价比秒杀西安街头御X轩、米X等连锁品牌的大众蛋糕店,非常好吃(如果你去买御X轩、米X的切块蛋糕,可以着重观察一下那夹层里稀薄如纸的奶油)。
第二天一早,我从冰箱冷藏室里拿出昨晚买的蛋糕,一边喝牛奶一边享用。不错!蓬松柔软的海绵蛋糕里注入了满满的酸奶味流心,冷藏后的口感像同时吃蛋糕和冰激凌。
吃着吃着又回想起昨晚那顿饭,我想也许这里菜好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蔬菜本身就好吃。于是决定去离得最近的九冶菜市场逛一圈,买点新鲜蔬菜。
九冶菜市场不大,位于一幢 “凹”字型红砖楼房的空地处,三面靠墙。这座楼被称为鸳鸯楼。我上网查了一下,鸳鸯楼指的是80年代用于解决适龄青年结婚用房问题,临时过渡的公房。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建筑。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也是这楼上的一员,而邻居几乎都是带娃的年轻夫妇,一家三口挤在一个10平米左右的单间里,厨房、卫生间都是公用的。如今鸳鸯楼已经废弃了,入口被封住,临街的一楼改为一个个小商铺。楼后原本是一片被围墙遮挡,长满杂草的空地。后来围墙拆去,杂草铲除,周边的农人和菜贩每天一早在此出售果菜肉禽蛋及各类副食品,再后来泥巴地铺上水泥,搭上凉棚和水泥台子,虽然简陋却整洁了许多,菜市场渐渐成形。

假如看惯了超市里被摆放得齐齐整整,长相、个头都差不多的蔬菜,乍一踏入露天菜市场,会有点不知所措。这里的线辣子、上海青、紫甘蓝、水萝卜……全都素面朝天地扎着堆儿,对哪怕是吹毛求疵的挑挑拣拣也不拒绝,十分接地气,逛起来也格外自在。菜贩子通常租用市场的柜台,菜都整齐地码在水泥台子上;农人则往往会在市场角落随便铺块塑料布,摆上某一种或几种他们家地里的蔬菜瓜果,数量也不会太多。
我曾遇到过一位山里的老妇,面前只摆了一个皮绿得发黑的冬瓜,瓤很少,肉特别厚。我请她切一片给我,她切好笑嘻嘻地用随身携带的木杆秤称了一下,报价一元钱。我打开手机要扫码付款,她笑着说她不会用手机,也没有手机,而我身上一分钱现金都没有,场面十分尴尬。后来我扫码给邻近摊主一元钱,请她转交,这才顺利解决。 老妈告诉我,农人自家种的菜往往大小不一,甚至有点丑,可味道却好得很。譬如西红柿。超市里的西红柿通体粉红皮光水滑,一个黑点都看不到,内里却半生不熟,吃起来跟啃老苹果一样,一滴汁儿都溅不出来。这边买的西红柿,颜色红黄不均,果蒂处还有黑色的疤痕,吃起来却汁多味厚酸甜可口,是小时候常吃到的沙瓤西红柿。
再譬如青笋。我在西安买的都是手臂粗细的大青笋,甭管皮相多新鲜,吃进嘴里还是硬的,有纤维感。而这边有一种小青笋,比大葱粗点有限,皮薄肉细,口感脆嫩如黄瓜,一丝丝纤维渣也吃不到,我给起了个名——“赛黄瓜”。
而黄瓜本瓜的水灵劲儿更上一层楼。新鲜乍刺儿,皮薄如纸,比嫩香瓜还脆生,放案板上拿菜刀稍稍用力一拍就碎成块儿,爆出一屋子清香。
此外还有手掌心那么大、圆鼓鼓的小茄子,嫩得没边儿。洗净切块,连皮蒸熟,空口吃像吃奶油,又滑又甜。吃到这样好吃的蔬菜,会让我发自内心的高兴,觉得被大自然善待着。
王敦煌先生的《吃主儿》和《吃主儿二编》,提到久已不做“焖葱”,是因为再买不到上好的京葱了,退而求其次,味儿已经不复当初,干脆就不做了。一开始我还觉得,吃主儿也忒讲究了,好大葱也不少呢,不见得就非得用京葱吧?何况都是大葱,同样的做法,味道又能差多少?
这回在勉县吃了一圈应季鲜蔬,我算明白了,这菜和菜之间的味儿,差得还真不是一点半点。拿黄瓜来说,勉县的黄瓜长得弯弯曲曲,细溜溜儿的,表皮涩滞,有一层薄薄的白霜,刺儿还特别密,扎手,黄瓜味儿很浓;而西安买到的大部分黄瓜都是直不隆咚的,就算是顶着黄花的也看不到白霜。皮又厚,刺儿又少,切开几乎看不到瓤儿,棒槌一样又长又憨,更别提那聊胜于无的黄瓜味儿了。拿这样的黄瓜做菜,起步就输了,有什么可比性呢?
又要回西安了。还没离开,我已经开始盘算下一次能吃到什么好吃的了。
“多吃点,回西安可吃不上这么新鲜水灵的菜喽。”老妈一边说,一边把菜碟又往我们跟前推了推。
其实不光是吃不到这样的菜,我们在城墙里蜗居着,已经习惯了生活物资全要靠周边的便利商超解决,连逛一回早市都十分奢侈。而且早市上也尽是菜贩,没有农人背着仨瓜俩枣来的。我告诉老妈,如今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偶尔相约早起逛一回露天菜市场已然是一种时髦儿活动,要为之搭配服饰妆发,再把逛逛买买吃吃拍拍的细节分享到社交网站上。
我找了几个网红逛菜市场的打卡图片给她看,老妈叹口气:你去逛菜市场可不要穿这么洋气,不然卖人家三块卖你五块,搞价都搞不下去哦!